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享誉“闽剎之冠”的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始建于公元783年,为福省五大丛林之一。在宝岛新北市新山区兴办“法鼓山”道场的圣严法师如此著录:“该寺刻经工程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据《鼓山涌泉寺经版目录》一书的统计,至1932年止,共刻经359种,其中明刻84种,清刻195种,多为楷书‘方册’(按:即线装本)。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经,以及佛学著述板片3,613块,清末至1949年所刻的有7,696块,各种佛像、书画板片66块,共计11,375块。”
[1]
图1:日治时期台湾信徒赴福州拜山所摄,印经楼即位于天王殿右厢(郭双富提供,杨永智翻摄)
笔者整饬2006年8月29日,承蒙当时担任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教授的关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技术处李强先生的连络,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游小波副教授的驾车,拜山时接受该寺印空法师的欢迎款待,并导览庋藏历代古经版与平常推动印刷庶务的“印经楼”,更藉由张义福师傅偕同福建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林凤女士从旁协助,两日之间笔者即采集到:
(1)〈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图,112公分×47.5公分。(2)〈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图,122公分×49公分。(3)〈勅封鼓山涌泉寺全图〉,113公分×61公分。(4)〈成佛图〉,58公分×57公分,尚且遗存“姑苏王君甫梓行”牌记。(5)〈九华山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图,60公分×44公分。(6)〈地藏菩萨像〉,53公分×32.5公分。(7)〈幽冥教主像文〉,76公分×42.5公分。(8)〈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对联,96公分×30公分,精心选用18罗汉身形各別入字。(9)〈五坛上圣符〉,50.5公分×23公分。(10)〈般若法船〉图,59公分×26公分。(11)古山伽蓝殿签诗,残存14首,每首15.3公分×5.1公分。
尤其难得的是:苏州木版年画迄今传世已知清初刷印精品如:〈二十八宿闹昆阳〉(日本海社美术馆收藏)、〈万国来朝〉(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沈万三聚宝盆〉(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收藏)、〈三藏西天取经〉共计4幅,加上《新编时尚乐府新声》(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收藏),康熙2年(1663)元宵节重印〈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花房文库”收藏),俱是由王君甫出品,他还参与福州大丛林宗教版画的制作,鲜为人知,格外令人瞩目!
图2:鼓山涌泉寺〈成佛图〉镌有“姑苏王君甫梓行”牌记(杨永智刷印并拍摄)
图3:2006年8月31日,时任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偕笔者在办公厅合影(游小波拍摄)
图4:汪毅夫着作《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题赠本(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也是在二楼逾万片的经版木架上,随机抽样刷印出:(1)《大悲陀罗尼》残叶,序文落款“康熙壬子八月既望(1671年农历八月十六日)”。(2)《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第46第31叶,保留“康熙二十二年九月”牌记。(3)《高王观世音经》封面,保留“光绪癸卯重刊,板藏鼓山涌泉寺”牌记。(4)《曾二娘经》残叶仅2块,幸存第1至4叶的内容,且留待后文细讲。
本篇侧重的视角在于:如果依据明朝以后,鼓山涌泉寺累世刷版相沿的木刻本,比对经过登舟泛海、风偃台湾纸本的同时,迟至清代中叶以降,岛内出版商们依样葫芦、照旧“翻刻”(采取写刻字或匠体的两类字形,行款大小字安排数量、印框版心样式,莫不几近雷同),笔者以出版时间胪列排序,至少拜览以下10种版本并浅介于后:
(1)咸丰2年(1852)农历8月覆刻《王氏桂香女全传》
书皮刷《王氏桂香女传全卷》签头,封面书标刷在绿色、桃色、朱色、橙色或印书纸,刊书名及“咸丰壬子中秋月再刊,原板鼓山涌泉禅寺内”牌记。版框高14公分,宽9.3公分,每半叶8行,行14字,四周单栏,版心单鱼尾,下刊叶次,合计43叶。首叶首行刻“《王氏桂香女全卷》”,书后刻“《王氏桂香女全卷》终”;传世版本偶见附录大正10年(1921)10月,由位在台南市高砂町2丁目55番地“昌仁堂”店长黄来成继续取用旧版刷印的版权文字半叶,当时的定价金为12钱。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馆(林汉章让售)、台中市文英馆台湾传统版印特藏室(许朝南让售)及钟金水、台南市崇德堂、高雄市陈仁郎与笔者皆有藏本。
图5:覆刻鼓山涌泉寺《王氏桂香女全传》封面及首叶(钟金水提供,杨永智拍摄)
图6:《王氏桂香女全传》台南市昌仁堂牌记(钟金水提供,杨永智拍摄)
(2)咸丰5年(1855)4月覆刻《金刚宝卷》
书皮刷《销释科仪宝卷》及四卷卷次签头,封面书标刷在红色纸或印书纸,刊《金刚宝卷》书名及“咸丰五年开雕,鼓山涌泉禅寺原编,敬圣局藏版,郡统领巷松云轩内印造”牌记。卷一首叶刊“岁于乙卯年清和之月,诸同人捐资敬刊,板存在敬圣局至公堂内”牌记,版心刻“松云轩”3字。版框高12.7公分,宽8.8公分,四周双边,每半叶5行,行10字,版心上刊《金刚经》3字,单鱼尾,中刊卷次及叶次,下黑口,第一卷计46叶,第二卷计49叶,第三卷计52叶,第四卷计60叶,书后添刻“依涌泉寺原编,台郡松云轩刻”双行牌记),卷一卷首刊〈风天王像〉(刷于黄色纸或印书纸),卷二卷首刊〈调天王像〉(刷于桃色纸或印书纸),卷三卷首刊〈雨天王像〉(刷于绿色纸或印书纸),卷四卷首刊〈顺天王像〉(刷于紫色纸或印书纸),各幅绣像版心下亦增镌“台郡统领巷松云轩藏板”小字两行。附录大正10年10月,同市高砂町“昌仁堂”黄来成继续取旧版刷印的版权文字半叶,定价金额未见标明。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馆(林汉章让售)、台中市文英馆台湾传统版印特藏室(许朝南让售)、陈兆南偕笔者皆有藏本。
图7:台郡松云轩覆刻鼓山涌泉寺《金刚宝卷》封面(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图8:《金刚宝卷》第2卷卷前〈调天王〉绣像(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2018年元月17日,笔者率领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团队开赴台南市执行文物普查登录计划时,意外发掘出一片正方形包巾(50公分见方),中间特以楷笔缮写《金刚宝卷》经名3遍。不禁使我追想起1997年7月间,也是在相同的场所,已经卸任的前主委吕朱微热心点拨利用蓝布皮线装的木刊本3部,带我拜读,推想应该就是充作收存提携的丝织品。
图9:用来包裹3部台郡松云轩《金刚宝卷》木刻本的特制方巾(德化堂提供,白惟昕拍摄)
(3)光绪11年(1885)农历正月覆刻《百岁修行经》
书皮刷书名签头,封面刷在黄色、桃色或绿色纸,刊书名及“乙酉年孟春之月重刊,原板鼓山涌泉禅寺内”牌记。版框高14.5公分,宽9.8公分,每半叶8行,行14字,四周单栏,版心双鱼尾,中刊叶次,合计28叶。内容包括《百岁修行经》、《三世因果经》、《志公禅师醒世歌》与《七七卷》。书后增镂“太岁乙酉年孟春之月再刊,台南范阳堂重雕,台南松云轩存板,诸善士印送芳名:台南范阳堂卢祈求全台平安印壱佰部”。传世板本偶见最末叶保留“太岁乙酉年孟春之月再刊”,其余文字皆剜去;亦见附载大正10年10月,由同市高砂町“昌仁堂”继续取取旧版刷印的版权文字半叶,定价金5钱。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馆(林汉章让售)、台中市郭双富和钟金水、嘉义县黄哲永与笔者皆有藏本。到了大正12年(1923)农历7月,台北州文山郡新店庄“元一佛堂”邱泽民也在同市綠町1丁目17番地,自行刷印一种木刻本,经文不仅雷同,还增列〈教子读书良言〉及〈敬惜字纸文〉两篇。
图10:台郡松云轩覆刻鼓山涌泉寺《百岁修行经》封面、首叶与牌记(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4)光绪15年(1889)农历2月覆刻《鸟窝禅师度白侍郎行脚》
书皮刷书名签头,封面刷在印书纸,采用颜体书写“阿弥陀佛”及联句:“终日为官事繁忙,山河大地莫思量。红尘恩爱宜早别,听说贫衲往西方”。卷首刻绘〈鸟窝禅师〉绣像1幅。版框高18公分,宽11.5公分,内文每半叶8行,行17字,上下单边,左右双栏,版心白口,单鱼尾,下刊叶次,共计25叶,用14片木板雕制,今日幸存。第24叶加刻“皇清光绪十五年春月成道日,佛弟子重刻,板藏鼓山涌泉寺”牌记。旧印本在日本東京市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与笔者皆收藏,目前,涌泉寺的清代原刻版依然照旧刊刷行世。
图11:台南金泉发店家覆刻鼓山涌泉寺《鸟窝禅师度白侍郎行脚》封面、绣像的雕版(德化堂提供,杨永智拍摄)
图12:《鸟窝禅师度白侍郎行脚》封面绣像新印本(杨永智刷印并拍摄)
值得关注的是台湾的覆刻本在第25叶附录〈刻捐金公刊芳名〉,包括永丰里仑仔顶庄、归仁北里红瓦厝庄、凤山县、西港西堡蚶寮庄、西港东堡油车庄等地信徒联合印送,并且再刻牌记宣传:“板存大东门外永丰里仑仔顶庄敢铺金泉发,若有善男信女信心行善,可向泉发内借板印送,印完时随手送还。切不可久留污亵,至切是荷,再舍台南德化堂”。大正10年(1921)10月,由台南市高砂町“昌仁堂”店长黄来成继续取用旧版刷印的版权文字半叶,定价金8钱。旧印本仍见: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馆(林汉章让售)、台南市台湾历史博物馆(郭双富让售)、彰化县林文龙、高雄市陈仁郎和笔者皆有藏本。
图13:《鸟窝禅师度白侍郎行脚》“再舍台南德化堂”牌记(德化堂提供,杨永智拍摄)
(5)光绪16年(1890)农历2月覆刻《六凡苦乐直说》
书皮佚失,封面刊“光绪拾伍年冬月,衲子能成游在台南府,苦行普化,诸位善信人等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佛慈悲,摄受一切念佛之人同生极乐。《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牌记。卷首刊序文1叶并落款“光绪十六年春月吉旦,奉佛弟子张福明、毛禄明仝募敬刊”。版框高18.3公分,宽12.5公分,每半叶10行,行20字,双栏,版心黑口,单鱼尾,中刻书名6字,下刻叶次,合计19叶。在第18叶书后添刊“光绪十六年春月吉旦,善信喜助刊板芳名列左:僧海月喜助洋番拾元,全泰成喜助洋番参元,毛宗福、毛宗保、毛禄明、张福明、熊寿明、傅喜明、李良焕、王松生各助洋番壹元”累计洋番21元。第19叶刊念佛25条利益。附录2叶,开头云:“光绪十六年二月十日起至念一日,台南府西门街同善堂奉佛弟子毛禄明等仝领众信人等献供七永日后,余资刊板印送,喜助人名开列于左”,条缕僧侣、善信与商家名衔一共174笔,总计16元又30,800文,最末犹增锲“刊板余资应送四百本”1行。笔者藏1册。
图14:台南府西门街同善堂覆刻鼓山涌泉寺《六凡苦乐直说》封面与刊板印送喜助人名牌记(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至于鼓山涌泉寺的版本,笔者曾见封面刷《六凡苦乐》4字签头,卷前刻〈叙〉半叶言及“今同伴明西欲谋重梓,以广流通,故为其削讹厘正,庶免愚误智哂之咎。岁中华民国岁次丁巳孟夏佛诞日(1917年农历4月初八),后学智超敬题”。 首叶首行刊《六凡苦乐直说》1行,每半叶11行,行20字,双栏,版心上刻《六凡苦乐》4字,单鱼尾,下刻叶次,合计19叶,与前述台南版比对,惟缺第19叶内容,其余皆同。第19叶后半叶刻〈助刊印送芳名列后〉,由古公大和尚岸西领头,僧侣、善信一共37位,总计5元又120角,并镂“愿开敬募,板存鼓山”牌记。
(6)光绪27年(1901)农历8月覆刻《曾氏二娘经》
封面印在桃色或黄色纸,刊书名及“辛丑中秋月再刊,原板鼓山内涌泉寺”牌记。版框高14.2公分,宽9.6公分,每半叶8行,行14字,四周单栏,版心单鱼尾,中刊叶次,合计10叶。书后添刻“《二娘经》终”一行,加上大正10年10月,同市高砂町“昌仁堂”继续取用旧版刷印的版权文字半叶,定价金3钱。福建省福州大学“西观藏书楼”、台中市陈兆南、彰化县陈庆芳与笔者皆有藏本。
图15:覆刻鼓山涌泉寺《曾氏二娘经》封面、首叶及牌记(陈兆南提供,杨永智拍摄)
笔者亦收藏一部来自鼓山涌泉寺、流布台岛彰化县民营斋堂的木刻本,书皮刷《何仙姑经上下卷曾二娘经共本》书签,经前添镌〈吕祖度何仙姑图像〉1幅,续刊〈劝世歌〉,尤其是在文末点醒:“男女混杂,闲谈私地,烈火干柴,也须仔细”!的确用心良苦,原来此两种内文皆是布教性质的说唱文学(取材自佛经故事、劝戒文本与民间故事,藉以宣扬因果业报,大多七言或十言韵文书写),透过宣唱者以讲经念卷,宣唱朗诵,甚至扮演儆世,经常选在寺院尼庵、斋堂或信徒私宅举行,男女之防当然要小心在意。
内文版框高18.5公分,宽12公分,每半叶9行,行21字,四周单栏,版心上刊《何仙姑宝卷》或《曾二娘经》,单鱼尾,下刊叶次,《何仙姑宝卷》(书名全称《吕祖师度何仙姑因果卷》)上卷49叶、下卷31叶,卷末加锲“民国四年秋月佛欢喜日,涌泉敬刊,鼓山经楼存板,衲腾空敬募”牌记;《曾二娘经》仅只6叶,经后增镂“民国四年仲秋吉日,释腾空敬刊,板存鼓山”牌记。2006年8月30日上午,笔者从该寺印经楼访得遗存旧经版残片两块,运用闽西“玉扣纸”新刷的纸本相对照,除了日久版材难免脱水变形,版框略微缩减,边栏偶见片断丢失以外,其余未及变异,超过90年的收存还能够支撑这般状况,诚属难能可贵。
图16:鼓山涌泉寺《何仙姑宝卷》《曾二娘经》合刊的书皮、内叶及牌记(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笔者拜读2018年5月10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汪毅夫主席在北京有感发文:“‘曾二娘‘故事的原本是福建本,其台湾本则是传本。‘张绣英’故事的流传则是从台湾本到福建本。”
[2]
图17:清末由厦门会文堂书局覆刻《最新张绣英相褒歌》封面(简杨同提供,杨永智拍摄)
不仅是如前述残版两块与刊本两种可以支持汪氏看法,还有两书亦能佐证:(1)宝岛历史学者兼文献收藏大家杨云萍(1906至2000)曾披露一薄册家藏“歌仔册”的首叶,并且夫子自道:“《新奇杂歌》一册,封面作《新奇病仔歌》,收载《思食病子歌》,《曾二娘歌》二种。没有刊刻年代刊记,可是考之版式、纸质、刊刻之年代,当不下光绪年间。……曾二娘‘烧好香’的故事,炙脍人口,此册所录,较之后来的《曾二娘歌》简短质朴,似为后来的《二娘歌》之所祖。此册传存不多,省立台北图书馆(按:今日新北市台湾图书馆前身)藏有一册;本插图据小楼(杨氏习静楼)所藏藏本,此本购自日本大阪之古书店,内有用日本文字注台湾语发音之处,盖日人曾作为学习台语之用者。”[3](2)福州大学“西观藏书楼”典藏施舟人教授在台网罗到1831年泉州见古堂刊印《绣像上大人歌附刻新集禄歌》,即《十月怀胎劝笑》及《曾二娘歌》合刊,惜笔者访问时未能及时调阅。
图18:光绪年间福建书商将《思食病子歌》《曾二娘歌》合刊《新奇病仔歌》封面首叶及内叶(左、右:台湾图书馆收藏,中:杨云萍收藏,杨永智拍摄)
(7)光绪32年(1906)农历9月覆刻《消灾吉祥陀罗尼法宝经》
书皮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签头,封面刊《消灾吉祥陀罗尼法宝经》双龙书标,以及“台南松云轩藏板,丙午年菊月,嘉义魏根祈敬刊”牌记。版框高20.3公分,宽12公分,每半叶8行,行16字,四周单栏,版心白口,单鱼尾,下刊叶次,合计8叶。首叶刻〈经序〉开头即言明:“《消灾吉祥经》系鼓山涌泉寺传与台湾‘优婆塞’(按:专指已经皈依佛法僧三宝在家男性佛教徒)魏根祈,意欲转传世界……台湾赖远澜谨识”。书末增锲“岁太岁乙巳年小阳春之月望七日(1905年农历十月初七)板存台南松云轩”牌记,并续镂〈嘉邑善士捐缘芳名列左〉与刊刻名细各半叶,其中犹见“开买乌心石”[4]花费1条,足证此经版材用料。台湾云林县李国隆和笔者俱有藏书。
图19:台南松云轩覆刻鼓山涌泉寺《消灾吉祥陀罗尼法宝经》书标(右)及牌记(左)(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8)光绪年间覆刻《天界佛教元辰宝忏真经》
书皮签头及封面惜已佚失,首叶刻〈序〉1叶,落款“鼓山涌泉禅寺优婆塞根祈敬刊”,版框高19.8公分,宽11.2公分,每半叶8行,行16字,四周单栏,版心白口,单鱼尾,下刊叶次,合计18叶。经末加镂“板存台南天公坛内”牌记。惟見笔者藏1部。
图20:台南天公坛覆刻鼓山涌泉寺《天界佛教元辰宝忏真经》序文落款(右)与经末牌记(左)(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9)光绪年间覆刻《志公祖师渡梁武帝传》
封面刷在黄色或橙色纸,刊书名并““涌泉寺藏板”牌记,版框高14.2公分,宽9.5公分,每半叶8行,行15字,四周单栏,版心上刻“梁”字,单鱼尾,下刊叶次,合计12叶。首叶首行锲“《重修演说四十二因果劝世》卷三”,次行镂“二十三品,梁武帝拜誌公师”。台中郭双富与笔者皆有藏本。
图21:鼓山涌泉寺藏板《志公祖师渡梁武帝传》封面及首叶(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10)民国甲寅(1914)农历11月覆刻《救苦真经》
传世的鼓山涌泉寺旧印本,书皮刷《香山救苦经》5字签头,封面刊书名《救苦真经》4 字与“甲寅年葭月重刊,涌泉寺存板”牌记,版框高12.6公分,宽8.7公分,四周单栏,版心双鱼尾,下刊叶次,共计11叶。经前锲〈香山修道〉大士宝像1幅,经末加刻“中华民国甲寅年葭月重雕,板存鼓山”牌记。台北市林汉章、台中市郭双富、彰化县陈庆芳及笔者皆有藏本。其中,林氏藏本在黄色书皮外加钤一方出自日治时期台北州新庄郡五股“龟山西云岩”的菱形蓝印;陈氏藏本则在书皮内添盖由苗栗三堡大甲街郭天河经售、定价5钱的牌记。
图22:鼓山涌泉寺存板(右),台郡松云轩先后覆刻(中、左)《救苦真经》封面3款(右:陈庆芳提供,中:杨永智提供,左:黄天横提供,杨永智拍摄)
图23:台北州“龟山西云岩”印记(林汉章提供,杨永智拍摄)
图24:苗栗三堡大甲街郭天河加印牌记(陈庆芳提供,杨永智拍摄)
宝岛俗传:观音的座骑原本是“金犼”,似犬,食人,在闽南佛典里却习见此款绣像另作虎形以替代,本图额上书“香山修道”4字。《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下卷称作“还阳山中伏虎”:“那神虎心性灵任其调摆,往香山非此物难上山岩。三公主乘着虎心安体泰,一阵风恍惚间忘却形骸。顷刻间到香山瑞气霭霭,仙佛的元妙法神鬼难猜。”又以第一人称曰:“又蒙佛祖来点化,指引香山这路程。一路行程苦难表,饥饿洽热实伤心。浑身走得痛难忍,西方佛祖发慈仁。遣动神虎来试我,我秉心诚毫不惊。见我不惧哈哈笑,叫虎载我香山行。一阵松风虎腾起,顷刻即到宝山林。将我送此就不见。”则证明此虎特为接送妙善公主前往香山修行的座骑。
图25:台郡松云轩覆刻鼓山涌泉寺《救苦真经》观音大士宝像(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至于光绪29年(1903)农历7月,由台郡松云轩覆刻的本子至少有两款:其一封面刷橙色纸,刊书名及“辛丑清和月(光绪27年农历7月),松云轩存版”牌记,版框高12.3公分,宽8.6公分,四周单栏,版心双鱼尾,下刊叶次,合计11叶。经末加刻“癸卯巧月重雕,范阳堂再刊”牌记,附录捐刻姓氏1叶,包括松云轩的店长“职员卢崇玉祈男书友、亦香身体平安印谢廿部”(按:卢氏育有4子,长男书友也是刻工,次子亦香,其余名字未详),共计30则。台北市林汉章与笔者皆有藏本。
图26:台郡松云轩店长卢崇玉为《救苦真经》助印记录(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其二封面刷黄色纸或桃色纸,刊书名及“辛丑清和月重刊,存板”牌记,版框高12.3公分,宽8.6公分,四周单栏,版心双鱼尾,下刊叶次,共计11叶。经末加刻“癸卯巧月重雕,范阳堂再刊”牌记,台北市黄天横(台南市石旸睢让售)、台中市钟金水(南投县龙仕腾让售,书皮加钤大甲街郭天河经售图书的椭圆发兑章)、云林县纪雅博、高雄市陈仁郎与笔者都有藏本。检视笔者收藏的4册当中,有一册还添刻“林圯埔(今台湾南投县竹山镇、鹿谷乡一带的旧地名)生员魏林科印送壹佰部”助印芳名1条;另一册却在第11叶重新开雕时,将原来牌记剔除不刊,仅添盖大正10年10月“昌仁堂”刷印的版权文字,定价金作4钱。
图27:大甲街郭天河经售图书发兑椭圆章(钟金水提供,杨永智拍摄)
最后,且容笔者稍作归纳:源起于鼓山涌泉寺的旧版本,藉由宝岛台南松云轩、天公坛、金泉发、德化堂、同善堂、范阳堂、昌仁堂,加上各地信徒如南投魏林科,魏根祈(分别以福州鼓山和台湾嘉义两地名义),台北市邱泽民踵继开雕覆刷,大甲街郭天河搭配营销,台北龟山西云岩及彰化民间斋堂善信们选购诵读,原因何在?
“奈版藏内地,寄印无从,我同人捐金付梓,从公诸世,庶几台中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信受奉行。”
这是出自道光16年(1836)农历10月,台郡例贡生李英才覆刻杭州昭庆禅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批注》撰序时阐明的因由,笔者深表认同之余,难免细推敲:(a)替彼时两岸出版与运输的成本不仅节省,连带也为书坊主、经销商们开拓岛上广大市场及无数信众福址;(b)前文引例《王氏桂香女全传》、《金刚宝卷》、《百岁修行经》、《鸟窝禅师度白侍郎行脚》、《曾氏二娘经》、《志公祖师渡梁武帝传》,《救苦真经》计7种,皆属于“宝卷”性质的布教文及衍生品,逾三分之二的需求,或能反映台湾读者诵经讴歌的接受导向。
频回顾2009年元月26日至2月15日之间,笔者应“法鼓山弘化院”的力邀,精选飞赴涌泉寺调研的手刷印本,逐件装潢妥适,于“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法鼓山第一大楼的门厅,隆重举行“年画观自在:版画年画特展”,纳编在“众妙门中”专区,大方引荐雨宝岛庶黎品赏彼岸丛林的宗教异彩,也间接为圣严法师(1931.1.22至2009.2.3)从俗世庄严离开之前筹擘最后一场的新春盛会。
再三咀嚼去岁五月间,台盟中央汪毅夫主席撰文发喟:“我已年老,再不能到处‘动手动脚找材料’了,I'm 2 old 4 this,盼望青年学者有研究闽南语歌仔册的卓越成就。”
[5]静夜反省,后生晚辈怎能够不见贤思齐焉?岂止局促歌册俗曲,昂首放眼台闽书海,且待重拾旧经典,伸臂迈腿,继往开来创新局!
图28:2009年1月27日,台湾法鼓山举办“年画观自在:版画年画特展”现场(陈玲玉拍摄)
【延伸阅读】
(1)比丘虚云主编:《鼓山涌泉寺经版目录》,福州:涌泉寺,1932年。
(2)杨永智主编:《台湾传统版印图录》,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6月。
(3)谢水顺、李珽合着:《福建古代刻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4)李秉乾:《福建文献书目》,厦门:汇攀印刷,2003年4月。
(5)汪毅夫:《闽台区域社会研究》,厦门:鹭江出版社,2004年3月。
(6)杨永智:《版画台湾》,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7月。
(7)汪毅夫:《闽台缘与闽南风》,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8)杨永智:《鉴古知今看版画:台湾古版画讲座》,南投市:财团法人台湾省文化基金会,2006年8月。
(9)杨永智:《明清时期台南出版史》,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11月。
(10)汪毅夫:《闽台地方史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11)杨永智主编:《台湾传统版印特藏室典藏图录》,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13年10月。
(12)杨永智主编:《钟金水收藏:台湾关系古籍善本图录》,台中市:大员文史工作室,2013年11月。
[1]
圣严法师:〈石鼓山的涌泉寺〉,收入《五百菩萨走江湖》,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25&cid=38&page=33
[2]
汪毅夫:〈闽南语歌仔册的记忆〉,2018年5月14日,http://hk.crntt.com/doc/1050/6/7/6/105067646.html?coluid=93&kindid=2910&docid=105067646
[3]
编者:〈封面插图说明〉,《台湾风物》第2卷第7期,1952年10月,封面里。
[4]
按:乌心石,属于木兰科常绿乔木,分布在台湾海拔200公尺到1,800公尺的阔叶树林之间,树幹中央呈绿色,木质坚硬如石,也称“黑心石”。边材及心材容易判断,边材为淡黄色,心材在砍伐时呈红褐色,然后逐渐转变作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