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宗师金庸
应武林夙缘 降生亚东
香江演法 宝岛开枝 神州散花
且随众生根器利钝 方便铸字立说
初衷难掩 幽光泽披 江湖乐道终不坠
图1:1998年11月4日,金庸在台北市国际学术研讨会秩序册的封面题字(杨永智提供)
就在10月31日半夜零时27分,我被来自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陈益源院长的微信铃声终于唤醒,才得知前一天武侠小说的当代宗师: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至2018)先生于香江辞世,享寿94岁。
挣扎下床,开灯伏案,逐渐追索起我们仨唯一一回相见欢:
1998年10月29日午后,我从任教的台中市东海大学邮箱里接到一封来自台北市的“武林帖”,这是由汉学研究中心、《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远流出版公司联名发出:“谨订于中华民国八十七年十一月三日(星期二)下午四时正,假台北市中山南路二十号国家图书馆文教区贵宾室举行‘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欢迎酒会;并于中华民国八十七年十一月四日(星期三)上午九时正,假国家图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研讨会开幕式,特奉此帖。”
安之若素的我心知肚明:早在6天前,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经营“金庸茶馆”的郑祥琳副主编
[1]当面同我点收多年收藏的台湾出版早期金庸武侠小说的旧刊本:包括《剑客书生》(即《书剑恩仇录》)、《萍踪侠影录》(即《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玄铁令》(即《侠客行》)、《一剑光寒四十洲》(即《笑傲江湖》)、《天龙之龙》(即《天龙八部》)、《小白龙》(即《鹿鼎记》),共计52册。随即打印“收据”一纸:“借予‘金庸小说版本展’做为期四天的展出(1998年11月3日至6日)。……归还展品时,致送远流文库版《金庸作品集》一套七十二册,作为答谢。”
让我十分惋惜的是,主办方原来在收据里也开列:“商请金庸先生为其书签名”的梦幻条件,然而终于未遂,因素虽然不少,[2]我想远因在于他亲见香港台湾加上内地翻印盗版的盛况前无古人,首当其冲难免痛心疾首,检举未及,告发徒然,举不胜收,抚卷徒留遗憾。近因则是11月4日上午,金庸先生亲临国家图书馆“侠者风貌:金庸小说版本展”展区,早被传媒、餐饮业界牵引得晕头转向的74岁老人家,光阴似金,看到这般丰富琳琅的蒐藏,压根儿无暇逐本耐烦签字,索性就拿起研讨会的秩序手册,挥洒黑色签名笔当场题名赠我,以誌殊胜。
图2:“侠者风貌:金庸小说版本展”折页文宣(杨永智提供)
图3:“侠者风貌:金庸小说版本展”折页文宣標示提供者姓名(杨永智提供)
图4:“侠者风貌:金庸小说版本展”折页文宣标示“绝品”的介绍(杨永智提供)
紧接着就在隔壁的国际会议厅正式启动密集三日研讨会的序幕,在前后共计7场主题会议之间,陈益源院长当时担任嘉义县民雄乡中正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于第二天上午宣读〈金庸小说人物的不伦之恋〉12页论文,
[3]我就坐在金庸先生的身后,贵宾席第二排的位置,一起聆听他的卓见。远从中国北京、日本筑波、以色列、法国巴黎、香港、美国、英国、荷兰、越南、瑞士及澳洲(依秩序册排名)齐聚宝岛的江湖同道莫不抓紧良机,于“金大侠”面前磨拳擦掌、切磋过招;反倒是岛内学者无论是主持、发表抑或讲评人,难得准时现身,或赶场借调,或移形换位,着实令与会群英印象深刻!
风云际会终流散,台北一别,2002年适逢金庸增修台湾远流版《神鵰侠侣》的宣传期(翌年8月首批面世),透过郑祥琳副主编的多方协调,12月6日午后两点10分,选訂台中市逢甲大学总图书馆地下一楼演讲厅,盛大举办“诸子百家谈金庸”座谈会,约集台北市“金庸茶馆”李佳颖主编、淡江大学中文系林保淳老师、逢甲大学航空系张新福老师、中州技术学院杨丕丞老师,加上我(另以静宜大学中文系讲师欣然赴会)。“由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谈金庸,共同探讨武侠的世界,相信会是一场精彩的武林盛会!”该校公共关系室马彦彬主任更在官网上动员号召着。原来属于“书妆打扮见证一生的悦读”图书馆周的系列活动,也被同道:台中图书馆薛茂松馆长知悉,还特别选录林保淳老师、李佳颖主编与我的发言精华,纳入“终身学习丛刊”第1集:《建康生活派》〈阅读作家〉栏目里,以广视听。
[4]
图5:台中图书馆出版《终身学习丛刊》首集的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6:〈金庸新版《神鵰侠侣》导读〉讲座内容首页(杨永智提供)
诚然,久占地利之便,我在宝岛台北市成长求学、台中市教育英才、台南市普查调研、高雄市带团研习之余,金庸武侠在台湾的远景版与远流版的各款开本,自然成为佐餐下饭(按:昔年我乐于台湾高校食堂里边吃边读,目击者族繁不及备载),课余寄托,温习调情,掩卷优游的诸般借口。每与各地租书店老板、旧书肆主人、古文物摊商邂逅结识,承蒙点拨,获益实多;批沙沥金散落岛上四处的旧版说部(36开本,纵17厘米,横12.5厘米)居然多有巧遇。江湖同道陈墨先生早已替内地武林抱屈:“大陆的读者看到的都是他(按:指金庸)修订之后的版本,至于原来的作品到底怎样,已经很难看到了。要想比较,也无从谈起。”[5]拙文试将今夏预先在宝岛书斋整理家当8种的初稿,
[6]孤陋发布,伏乞武林同道不吝斧钺笔削是盼。
(1)1958年3月《射鵰英雄传》
先是袭用香港同行梁羽生(1924至2009)同名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绿文(捏造笔名)着,[7]版本至少有二:(1)台北县莫愁书局印行,台北市精艺印刷厂印刷,民国47年(1958)3月至民国48年(1959)5月出版32集,每集定价新台币10元,第11、12集,第13、14集,第17、18集,第19、20集,第21、22集,第23、24集,第25、26集,第27、28集分别成双合订,共计26册,插图49幅,由香港画家云君(本名姜云行)绘制。(2)台北市慧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台北市小龙书社经销,民国61年(1972)10月据前者重印,也是32集,第1至3集合订第1册,第4至6集合订第2册,第7至10集合订第3册,第11至15集合订第4册,第16至20集合订第5册,第21至26集合订第6册,第27至29集合订第7册,第30至32集合订第8册,每册定价未标明。我收藏一部,原属他人私家用书,书脊已经取用透明胶带逐册黏护补强,第1集封面特以黑色原子笔书写:“金庸作品,原名《射鵰英雄传》、《大漠英雄传》”,内文則另取红色原子笔加注眉批计47条(记载时间最晚有“民国82年(1993)8月2日补记”两条)。
图7:1972年10月,台湾慧明文化事业公司再版《萍踪侠影录》第1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8:1972年10月,台湾慧明文化事业公司再版《萍踪侠影录》第5集插图(杨永智提供)
图9:1993年8月2日,台湾读者在《萍踪侠影录》第5集的朱批(杨永智提供)
次则改题《英雄传》,司马岚(借用笔名)着,[8]台北市新星出版社出版,新星印刷厂印刷,封底加盖台中市“文天行总经销”圆形黑色印记,民国63年(1974)11月出版27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每3集合订1册,我仅收藏第1至9集,3册,彩印及黑白封面标榜“长篇侠情名著”,封底刊登〈长篇武侠〉广告32部,首列“《天龙八部》,35集全”,在第3集第7回空白页加刊广告:“金庸着《天龙八部》,35集”。
图10:1963年11月,台湾新星出版社出版《英雄传》第4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11:1963年11月,台湾新星出版社出版《英雄传》第7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2)1964年12月《天龙八部》
登台之后首先命题《天龙之龙》,荆翁(金庸)着,[9]台北市奔雷出版社出版,台北市光大书店总经销,封底加盖台中市“文天行总经销”圆形黑色印记,民国53年(1964)12月初版38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第1至30集每3集合订1册,第31至38集每4集合订1册,计12册。彩印封面由陈海虹(1918至1994)绘图,[10]
並标榜“长篇武侠小说”,黑白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奇情小说”,插图122幅,由香港画家王司马(1940至1983)绘制。书皮封面偶有手工划记与墨水污渍,却未见登记租书人编码。
图12:1964年12月,台湾奔雷出版社出版《天龙之龙》第1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13:1964年12月,台湾奔雷出版社出版《天龙之龙》第1集插图(杨永智提供)
图14:1964年12月,台湾奔雷出版社出版《天龙之龙》第38集最末页(杨永智提供)
然后再恢复《天龙八部》,金庸着,[11]
台北市新星出版社出版,新星印刷厂印刷,台北市吉明书局总经销,民国64年(1975)4月至5月出版,我收藏残本第1至12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每3集合订1册,计4册,封底刊登“新书介绍:金庸着《神雕(鵰字误植)侠侣》、《倚天屠龙记》”广告。第1册书皮特别取用黑色签字笔写下“押金五十元,租金每日二元,共十二大本!”,并加盖“请勿撕书,撕书是下流,令人不齿的行为”,以及“请保持整洁,不要撕割,否则原价赔偿”长方形蓝色印记两方,第1集第5页黑色签字笔加题“押金五十元”1行。书皮内及封底有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惜未见租书店店章。
又一部,封底加盖台中市“文天行总经销”长方形黑色印记,民国64年(1975)8月出版35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第1至6集、第11至13集与第18集至35集每3集合订1册,第7至10集合订第3册,第14至17集合订第4册,计11册,彩印及黑白封面皆标榜“长篇武侠名著”,无插图;第1、3、5、7、10、12、14、16、17、20、21、23、25、27、29、31、33、35集封底刊登〈长篇武侠〉广告32部,首列“《天龙八部》,35集全”;第2、4、6、8、9、11、13、15、18、19、22、24、26、28、30、32、34集封底刊登“新书介绍:《天剑龙刀》、《八骏雄飞》”广告;书皮及封面加盖台中市良友书店椭圆形蓝色店章,书皮内外屡见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
极类似的版本我亦收藏残本第16至18集,第25至27集,第32至35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分订3册,封底加盖台中市“文天行总经销”圆形黑色印记,也是民国64年(1975)8月出版,封底皆刊登〈长篇武侠〉广告32部,首列“《天龙八部》,35集全”,却未见《天剑龙刀》、《八骏雄飞》的新书介绍广告,书皮内偶见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
图15:台湾某家书店出租《天龙八部》第1册书皮(杨永智提供)
图16:1975年8月,台湾新星出版社出版《天龙八部》第1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3)1973年5月《鹿鼎记》
将内容前半部易名《神武门》,司马翎(1933至1989,借用香港同行笔名)着,台北市南琪出版社印行,民国61年(1972)年底至民国62年(1973)年初出版32集,装订10册,民国66年(1977)再版。后半部则改称《小白龙》,司马翎着,台北市南琪出版社印行,台湾总经销南琪书社,海外总经销香港陈湘记书局,封底加盖“万盛经销”圆形蓝色印记、“台中市华成书局经售”圆形蓝色印记,以及台中市“文天行总经销”长方形黑色印记。民国62年(1973)5月至民国63年(1974)2月出版31集,第1至20集每集定价新台币10元(港币1元),第21至26集与第29至31集每集定价新台币15元(港币2元),第27、28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港币2元),第1至24集每3集合订1册,第25、26集与香港漫画家王泽(1950至2017)《老夫子》单行本漫画合订第9册,第27、28集与日文版台湾翻译《海魔神》单行本漫画合订第10册,第28至31集合订第11册,彩印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奇情名著”,黑白封面标榜“正宗长篇武侠小说”,封面或内页加盖“敬请爱护,谢谢合作”长方形蓝色印记,书皮内及封底偶见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
图17:1973年5月,台湾南琪出版社出版《小白龙》第1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18:1973年5月,台湾南琪出版社出版《小白龙》第1集目录与首页(杨永智提供)
(4)1973年10月《书剑恩仇录》
直称《剑客书生》,司马翎(借用笔名)着,台北市南琪出版社印行,台湾总经销台北市南琪书社,海外总经销香港陈湘记书局,封底加盖“台中市华成书局经售”圆形蓝色印记,民国62年(1973)10月至民国63年(1974)2月出版28集,第1至18集每集定价新台币10元(港币1元),第19至28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港币2元),第1至4集合订第1册,第5至28集每3集合订1册,彩印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奇情名著”,黑白封面标榜“正宗长篇武侠小说”,封面或内页加盖台中市良友书店椭圆形蓝色店章,封面偶见“租金壹元”蓝笔手工注记,书皮外与封面封底有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民国66年(1977)的再版本,我也收藏第1至9集(每3集合订1册),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彩印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名著”,黑白封面标榜“正宗长篇武侠小说”,封底加印“文天行专营项目”广告。
图19:1973年10月,台湾南琪出版社出版《剑客书生》第5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20:1977年,台湾南琪出版社再版《剑客书生》第7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5)1973年《笑傲江湖》
首题借用台湾同行诸葛青云(1929至1996)同名武侠小说《一剑光寒四十洲》,司马翎(借用笔名)着,台北市南琪出版社印行,海外总经销香港吴兴记书报社,民国62年(1973)初版25集,我收藏民国66年(1977)再版本,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港币2元),第1至21集每3集合订1册,第22至25集合订第8册,彩印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奇情名著”,黑白封面标榜“正宗长篇武侠小说”,未见加盖店章印记、警语及手工划记,可能是未曾上架出租过。
次题《独孤九剑》,司马翎着,台北市南琪出版社印行,台湾总经销台北市南琪书社,海外总经销香港陈湘记书局,民国63年(1974)10月至12月出版29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港币2元),第1至15集、第20至22集、第27至29集每3集合订1册,第16至19集合订第6册,第23至26集合订第8册,彩印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奇情名著”,黑白封面标榜“正宗长篇武侠小说”,书皮、封面及内页加盖台中市良友书店椭圆形蓝色店章,书皮外和封底有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
图21:1977年,台湾南琪出版社再版《一剑光寒四十洲》第4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22:1974年10月,台湾南琪出版社出版《独孤九剑》第4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6)1975年1月《神鵰侠侣》
书名不动,金庸着,[12]
台北市新星出版社出版,新星印刷厂印刷,台湾总经销台北市吉明书局,海外总经销香港陈湘记书局,封底加盖“万盛经销”圆形蓝色印记,民国64年(1975)元月至2月初版28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第1至6集与第11至28集每3集合订1册,第7至10集合订第3册,计9册,彩印及黑白封面皆标榜“长篇武侠名著”,第28集最末页加印“新书:金庸着《神雕(鵰字误植)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天龙八部》,吉明书局经销”广告1页;书皮及封面加盖台中市良友书店椭圆形蓝色店章,书皮内外屡见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
我又收藏同年2月再版本两种,其一封底海外总经销处未列,增刊〈长篇武侠〉广告,单号集皆表列“金庸着:《天龙八部》,35集全。《天剑龙刀》,30集全。[13]
《神鵰侠侣》,28集全。《英雄传》,27集全”。其二,封底海外总经销处未列,加盖台中市“文天行总经销”长方形黑色印记,第26至28集省略〈长篇武侠〉广告,改登“武侠名著:《天剑龙刀》、《天龙八部》”广告。
图23:1975年2月,台湾新星出版社再版《神鵰侠侣》第1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24:在第20集封面加盖台中市良友书店店章(杨永智提供)
图25:1975年2月,台湾新星出版社再版《神鵰侠侣》第28集封底(杨永智提供)
(7)1975年3月《飞狐外传》
书名未改,金庸着,[14]
台北市新星出版社出版,新星印刷厂印刷,台湾总经销台北市吉明书局,海外总经销香港陈湘记书局,封底加盖“万盛经销”圆形蓝色印记。民国64年(1975)3月至5月出版22集,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第1至3集与第8至22集每3集合订1册,第4至7集合订第2册,计7册。彩印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名著”,黑白封面标榜“名作家金庸先生巨著”,封底加印〈新书介绍〉“金庸着:《神雕(鵰字误植)侠侣》、《倚天屠龙记》”广告。书皮及封面加盖台中市良友书店椭圆形蓝色店章,书皮内外屡见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
图26:1975年3月,台湾新星出版社出版《飞狐外传》第4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27:1975年4月,台湾新星出版社出版《飞狐外传》第14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8)1978年10月《连城诀》
改称《飘泊英雄传》,古龙(1938至1985,借用台湾同行笔名)着,[15]
台中市东芳图书出版社印行,台中市文天行总经销,民国67年(1978)10月出版16集,我仅只收藏第1至3集合订第1册,每集定价新台币20元,彩印封面标榜“长篇武侠名著”,封底加印“文天行专营项目”广告,书皮内有手工登记租书人编码。
图28:1978年10月,台湾东芳图书出版社出版《飘泊英雄传》第1集封面(杨永智提供)
在香港出生的翻译家刘绍铭曾经回想起1956年夏天,他如愿考进台北市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其时正是所谓‘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上场的时代。梁羽生和金庸的小说,已成了香港朋友茶余饭后谈话的资料。在台北当然看不到他们的连载和三、四毛钱一册的‘超薄单行本’。因此从1957年到59年这三年的暑假,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一下四川轮第一件事是喝一瓶可口可乐,然后马上到书店租阅金庸的小说。从此晨昏颠倒,一直到看完市上能提供的‘现货’为止。”
[16]
检视自家书斋所藏的台版旧武侠,大多数来自台中市,台南市与高雄市偶见,台北市虽多,却无金庸所出。“像这种小本武侠的合订本退流行以后,都是被航行远洋的船长整摞整摞地买走,好让船员们在海上消磨时光,随看随丢。”这是我到台北市公馆汀州路“古今书廊”二手书店旧址地下室淘尽库存品之际,老板娘赖奶奶附送的阅历。
片羽吉光今仍在,晚生似我,何其有幸重摩挲!关于旧台版武侠在出租书店与读者见面之前的最后装帧,我还可补充一二:根据私藏台中市武侠小说总经销门市“文天行”所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封底犹增刊7则〈文天行专营项目及说明〉,其中第5条:“特制装订各类书用不锈平头书钉,每盒约可钉50本书:长2公分(6台分)装钉厚文艺用。长1.8公分(5台分)装钉文艺、侦探及合钉四小本武侠用。长1.5公分(3台分)装钉文艺、侦探及合钉三小本武侠用。长1公分(3台分)装钉鬼书及漫画用。”第6条:“特制透明胶带批发,每卷约粘50本书:大卷3.8公分宽,粘护文艺、侦探,及合订四本武侠用。中卷2.8公分宽,粘护文艺、侦探、鬼书、漫画及三本武侠合钉用。小卷1.8公分宽,粘小本武侠用。”
打从1958年算起直到眼下,千手千眼万人翻的武侠逸品,走过一甲子的沧桑毕竟催书老,“不锈平头书钉”早就纳垢藏污,离心力远大于向心力!“透明胶带”自然与时俱脆,岂止熏黑泛黄,徒使书脊本真面目,更加浑沌难识。幸赖粗纸硬朗,残墨依稀。想当年,金大侠舞弄擎天巨椽,幻化纸端烟云,交付手民,推及书估,远涉重洋初登台,洛阳纸贵,屡遭当道不容,看如今,极一生夺目锋芒之遇,纵有缺憾,片羽犹可道初衷。
岁次戊戌立冬前三日痴儿掩卷于偕金大侠晤面满廿载后静夜思
[1]
按:我们皆是毕业于台北市国立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所以我昵称她为“小师妹”,居然偕手与金庸大侠续谱翰墨,夙缘实在匪浅。
[2]
倪匡:《四看金庸小说》:“金庸似乎有意只让他改写过的作品传世,而让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迷住了无数读者的原作淹没,这实在对读者很不公平。”“由于金庸已不再写武侠小说,所以他以前写下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章句,对读者来说,都宝贵无比。”转引自陈镇辉:《金庸小说版本追昔》,香港:汇智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页113-114。
[3]
陈益源:〈金庸小说人物的“不伦之恋”〉,收入王秋桂主编:《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市: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2月,页207-220。
[4]
杨永智:〈金庸新版《神鵰侠侣》导读〉,收入《终身学习丛刊1:健康生活派》,台中市:台中图书馆,2004年11月,页38-43。
[5]
陈墨:〈港台新武侠小说五大家精品导读〉,转引自陈镇辉:《金庸小说版本追昔》,页117。
[6]
位在宝岛台南市安平区的台湾历史博物馆,已经在2018年6月21日开始,至2019年4月14日推出“我的奇幻租书店:台湾租书店变迁”特展。
[7]
按:(1)叶洪生〈中国武侠小说史论〉:“1960年代前后,《射鵰》渡海来台,吕氏书社(即春秋出版社)曾翻原版至七册,即被查禁。”转引自陈镇辉:《金庸小说版本追昔》,页44。(2)笔者收藏一薄册,由宝岛台中市总经销“文天行”(店址原在精武路208号,后来迁至232号,今已歇业)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出版年不详,96页。就在第3页列举36开武侠“金庸(司马岚)”作品,包括行宇出版社《萍踪侠影录》32集。
[8]
按:台中市“文天行”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在第3页列举36开武侠“金庸(司马岚)”作品,包括古明出版社《英雄传》27集。
[9]
(1)台北市光大书店在1964年12月出版《天龙之龙》第33集,书中刊登一整页广告:“好消息!本社重金聘请荆翁先生继《天龙之龙》后另一杰作《墨龙》,应读者要求近期出版,本社现已商得荆翁先生同意,不日即将出版。请密切注意出版日期!”(2)台中市“文天行”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在第3页列举36开武侠“金庸(荆翁)”作品,包括光大书店《天龙之龙》38集。
[10]
2015年12月27日,笔名“长老生常谈”的网文作者提及:“陈海虹所带起的武侠漫画风潮在1962年面临难关,历时14年的增补修正后《编印连环图画辅导办法》于同年11月6、7日送交教育部与内政部会衔公布实施,并由国立编译馆负责审定,法令限缩起先还未造成影响,直到1966年政府开始强力执行,把任何认为有争议的书籍进行没收、焚毁,当然陈海虹的创作也没能幸免,在莫名其妙的政策之下台湾漫画面临空前浩劫,陈海虹为了能够延续漫画创作只能出走至香港。……除了小说的封面或者内页插画,1968年后陈海虹完全退出台湾漫画界。”按:相关武侠的漫画乃至于书封插画亦可作如是观,我的童年从台北市芳邻小妹辗转借观香港出版《儿童乐园》半月刊杂志多期,海虹先生彩绘《封神榜》仙佛造象至今烙印鲜明,永矢弗忘。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3055645
[11]
按:台中市“文天行”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在第3页列举36开武侠“金庸(司马岚)”作品,包括古明出版社《天龙八部》35集。
[12]
按:台中市“文天行”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在第3页列举36开武侠“金庸(司马岚)”作品,包括古明出版社《神鵰侠侣》28集。
[13]
按:《天剑龙刀》与《倚天屠龙记》同书异名,台中市“文天行”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在第3页列举36开武侠“金庸(司马岚)”作品,包括古明出版社《天剑龙刀》30集。
[14]
按:台中市“文天行”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在第3页列举36开武侠“金庸(司马岚)”作品,包括古明出版社《飞狐外传》22集。
[15]
按:台中市“文天行”编印《武侠、文艺、社会、鬼书畅销部份总目录》,在第1页列举36开武侠古龙作品,包括东芳图书出版社《飘泊英雄传》16集。
[16]
刘绍铭:〈平心静气读金庸〉,转引自陈镇辉:《金庸小说版本追昔》,页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