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漳纸工坊
Viewing all 22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漳纸三号隆重发布

$
0
0






       漳纸三号  竹楮混料纸,纯手工制作。百分之七十竹浆纤维,百分之三十楮树(构树)皮纤维,长三尺,宽一尺。仅制400张,三十元每张。含10元包邮快递。

漳纸三号是由陕西省镇巴宣纸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明富先生指导下完成的。漳纸工坊手工纸传习所、襄阳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秦明炎制作。

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支持漳纸工坊建设。您的每一分努力都关系这个荆山深处传统造纸作坊的存亡兴衰。


 

央视拍摄漳纸工坊

$
0
0
2019年8月25日至2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专栏节目组赴漳纸工坊拍摄,摄制组拍摄了传统造纸过程和造纸传承人生活。这是继2014年央视4套《远方的家》栏目之后又一次规格拍摄活动。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上)

$
0
0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上)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一、高丽贡楮进皇城

 

韩国传统造纸旧名高丽纸,今日统称韩纸。或说两汉交替之际,中国纸民为求避乱,辗转迁徙朝鲜半岛,三国时期以生产麻纸为主。入唐之后,新罗也制造楮皮纸作为礼物进贡中国。《宋史高丽传》记载当时特产就有白硾纸,属于楮皮纸。因为质感坚实,北宋文士喜用作为书画卷子的补纸,同时还当成馈赠文友的雅物,例如四川学人韩驹(10801135)《陵阳集》卷一收录〈谢钱珣仲惠高丽墨〉七言古诗有句:王卿赠我三韩纸,白若截肪光照几。南宋浙江鄞县人高似孙(11581231)《纬略三韩纸》亦云:所谓三韩纸者,即茧纸也。……东坡云:潘谷作墨精妙,杂用高丽纸’”。南宋绍熙年间广东长乐陈槱《负喧野录论纸品》犹赞美:高丽纸类蜀中冷金,缜实而莹

 

1:清代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出品半印半绘仕女木版年画的持扇特写(高福民供图)

2:清代天津杨柳青齐建隆画店出品半印半绘仕女木版年画的持扇特写(捷克包捷供图)

 

明清以降,李朝完成半岛统一,国号朝鲜,精抄贡纸依然受到中国內廷歡迎,明代浙江嘉兴文人沈德符(15781642)《万历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即推崇:今中外所用纸,推高丽贡笺为第一,厚逾五铢钱,白如截纸玉。每番揭之为两,俱可供用,以此又名镜面笺,适于写字,但不适于作画,看来是生纸。可见此类纸品早已具备厚重强韧,洁白似玉的特征。满清入关治天下,着手积极促进与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多元交流,其间同高丽纸相关的传教士及油画家兹举证3人,提供有心同道追究参详:

 

3:民国初年,齐齐哈尔满族妇女站在使用高丽纸裱糊支摘窗宅第的明信片(杨永智翻摄)

 

(一)马国贤尝试撕纸

 

第一位是来自意大利传信部教士的马国贤神父(Matteo Ripa16821746)。他为了应对康熙皇帝降旨交办,创作一套囊括热河36景的铜版画集(即《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诗图》),特别亲身指导两位中国籍的宫廷画师娴熟西法。康熙50年(171127日,他首度迈入清宫,被引导进入一间专供油画家工作的房间,……执事者给予我热诚的招待,提供我笔、水彩和帆布。我必须在他们面前作画,他们除了高丽纸外,不会使用帆布来画油画,而是加刷明矾水的高丽纸。这种纸张常是硬而且滑的,大得像毛毡一样。由于太坚固了,以致于我无法撕破它[1]

 

201111月间,台北故宫书画处前处长王耀庭在论述时强调:必需提到的是当时用来做油画用的高丽纸,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油画像〉(及通常被误为香妃油画像)就是纸本的[2]

 

(二)王致诚藉纸托画

 

其次为法国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17021788)。且看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聂崇正的叙录:“1985512818,在西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展览馆举办了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还举办了一个名为欧洲与中国皇帝的展览……欧洲与中国皇帝展览中还展出了十五幅油画肖像,均为纸本,大小一样,每幅纵70公分、横55公分,藏于西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前八幅画的是厄鲁特蒙古族的部落首领,展览的文字说明中,定为乾隆时在清宫中供职的法国画家王致诚所作。……都是画家奉命为创作大型纪实绘画收集的素材。

 

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乾隆十九年1757七月二十三日,副领催六十一持来员外郎郎正培、催总德魁押帖一件,内开为十九年五月初七日承恩公德保领西洋人王致诚往热河画油画十二幅。钦此。和十月二十八日,员外郎郎正培奉旨:西洋人王致诚热河画来油画脸像十幅,着托高丽纸二层,周围俱镶锦边。钦此。的记载,笔者以为档案里所提到的油画脸像应当是西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收藏的这部分作品[3]

 

迄今传世尚见一幅〈乾隆射箭图〉的油画挂屏,也是出自王致诚的手笔,此图纵95公分、横213.7公分,画的背后为木质骨架,上面绷贴多层浅黄色高丽纸,画家用油色直接在纸上作画。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根据画背面所贴的黄签纸,可以知道此图原先悬挂在热河避暑山庄的如意洲双松书屋内。这幅作品是王致诚于乾隆十九年(1754)夏季赴热河承德时,在画了众多草图的基础上完成的 [4]

 

(三)郎世宁用纸油画

 

第三位则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北京故宫典藏由郎氏唯一具名的一幅油画:〈太师少师图〉,画面张幅很大,纵301公分,横492公分。画的内容是大小狮子若干,出没于树林山石之间……此画原先是张贴在宫廷内墙上作为装饰用的,因年代较久,纸地破损多处,画面上的油画色彩因干裂也有剥落。因画幅极大,故由若干小纸拼接成大张绘制的。画的纸张地子较厚,不像我国传统绘画的用纸,而且在绘制油画前似乎没有经过专门的处理,所以画面的油分都吸入纸内,现在看来一点油润的感觉都没有。油画背后贴有一小块黄纸,纸上有宝月楼字样,宝月楼即今西长安街路北之新华门,戊寅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郎世宁这件大幅油画当是悬挂于宝月楼内,创作年代应在乾隆二十三年之后,属于郎世宁后期的作品[5]聂先生更补充:油色画于加厚的高丽纸[6]

 

(四)园明园裱作用纸

 

我曾寓目过清代木刻本《园明园内府则例》,首叶即逐条胪列:裱作做法开后,计开:隔井天花用白棉榜纸托夹堂,苎布糊头层,底贰号高丽纸糊两层,山西练熟绢、白棉榜纸托裱面层,钉铰匠压锭,随天花之燕尾,用山西绢、棉榜纸托裱。又用山西纸托夹堂,苎布糊头层,底贰号高丽纸糊壹层,山西练熟绢、白棉榜纸托裱面层,钉铰匠压锭,随天花之燕尾,用山西绢托棉榜纸。

 

海墁天花用白棉榜纸托夹堂,苎布糊头层,底贰号高丽纸横顺糊两层,山西绢托榜纸过画,作画完裱糊面层。又用山西纸托夹堂,苎布糊头层,底贰号高丽纸糊壹层,山西绢托棉榜纸。

 

糊餙顶槅梁柱装修等项,俱用高丽纸壹层,面层所用纸张临期酌定。

 

裱糊木壁板墙,山西纸托夹堂,苎布糊头层,底贰号高丽纸横顺糊贰[7]

 

4:《园明园内府则例裱作做法》首叶(翻摄自《江苏嘉恒2010古籍善本春拍目录》)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下)

$
0
0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三、戴廉增巧制扇面 

(一)画店余绪且辑佚 

年轻时长住过天津的中国纸马、钱币与文杂收藏名家孙家骥(笔名千里、冷斋,19191978)曾经撰述: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在大清河和南运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明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1884)以前,每年发行达二千万份以上,营销于华北和东北,远至边地的新疆。如齐健隆戴廉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即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1]

 

他又分析:河北省以天津县的炒米店及翼(字误植)东的丰润县最为有名,炒米店的产品都由杨柳青输出,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输出地为产地了。炒米店年画色彩农重,丰润年画色彩淡雅,内容全以人物为主[2]

 

1:清代天津杨柳青工笔彩绘的仕女团扇面(最长径44cm,台北市大行拍卖行供图)

 

满族镶红旗出身的唐鲁孙(19081985抚今追昔年画的发源地,在天津的杨柳青、胜芳一带地方,据说在康熙年间杨柳青戴家是专门在庵观寺院画栋雕梁上,绘画楼台殿阁、翎毛人物、花鸟虫鱼的画匠,他们绘画多半在檐槛错落、高阁凌空的地方仰颏悬肘工作,比起展纸平铺作画,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偏偏戴家能够匠心巧运,绘画出来的不但色彩鲜明,而且栩栩如生,传到戴仲明、戴叔明兄弟,因为寺院的油漆彩画工程时冷时热,所以平日没有工程承包时就画年画来维持生计,他画年画分雕版、印刷、上色三个步骤。除了雕版印刷,由他们兄弟二人自行操作外,上色由家人分任其劳了。

 

……从仲明兄弟创作年画,大行其道后,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多到二十多家,可谓盛极一时,传到戴廉增,对于着色方面更是精益求新,年画贴在墙上一年,仍旧色彩明艳,毫无褪。从此戴廉增成了店号,戴廉增也变成年画的代名词买年画没有不知道戴廉增的。戴廉增的年画,全盛时代营销远及山陜甘绥,可是一过黄河就没有戴廉增的年画卖;甚至于连年画这个名词不大有人知道了。

 

……戴廉增的年画为什么不能南销?据我猜想大概杨柳青一带所画的年画,完全是描绘北国风土人物,地方气息太浓,跟江浙的风土习惯各异,不大合于南方人的胃口,所以销路不能逾河而南吧[3]

 

2: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出品〈教育多从母训来〉半印半绘三裁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典藏,杨永智拍摄)

 

直隶省保定府高阳县人齐如山(18751962)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杨柳青的画,俗称卫画,因天津夙称天津卫故名,其工料都高于武强者,然因价较高,销路不广,只北平天津一带欢迎。武强画则销路极宽,全国各省多有之,远省在昆明就是大销场,新疆各城,无不畅销[4]

 

320121019日,戴廉增画店19代传人戴敬勋在天津杨柳青门市接受访问杨永智拍摄)

 

直到1931年,他才警觉藻绘涂丹的木版年画日趋没落滞销,业者不敢多印,眼见即将停产,乃纠集十多位同好图谋保存,托人向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商量收购版片,始终不肯,只得另议:采用合资方式,凑足一笔钱,先是把旧存之画买了一大部份,有一半只是印成墨线画,尚未着色,然已足珍矣。接着,把所有的底板都印十几张,我们每人分一份保存。……虽然印了一个全份,但只是杨柳青的一部份,武强的画,还一点未得印[5]

 

唐鲁孙且补记各印四、五十张,分成若干份,大家保存起来以资留传,而垂永久[6]齐如山的收藏或匿藏于家,或寄存北平国剧学会陈列馆,直到他晚年寓台撰文时都未及交代。然,他也起自己曾经羅致到明代4张、康熙年间2张,乾隆年间4张,光绪年间约二百余张,十分可惜的是連一张都没有携来宝岛。[7]云烟飘渺,碧波浩瀚,无处觅芳踪,殊为可惜。

 

1999我院冯骥才院长为刘见编纂《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在书前作了一番归纳:五十年代以来,天津一批有识之士,馬達、張映雪、王樹村、江澤、趙兵凱、孫寶發等人。憑著一種文化上的先覺,在楊柳青年畫泯滅前的一刻,從津西楊柳青到津東蘆台一帶的廣闊鄉野,徵集挖掘,全力搶救,再加上楊柳青鎮的老藝人戴少臣[8]和尹青山等人的慨然捐贈,單是畫版就有四千三百二十八塊。其中一半以上是楊柳青鎮最大的畫鋪戴廉增與齊健隆老版(戴版一千六百四十二塊,齊版一千五百六十八塊)”。[9]

 

4天津杨柳青各家画店捐献三裁年画套色版清册的目录页(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典藏,杨永智拍摄)

5:天津杨柳青祥合顺画店出品〈扛子大会〉三裁年画里要角们持扇特写(简杨同供图)

 

(二)白俊英画韩纸扇

 

除开在上篇条缕7种由北平耆老白中铮、刘荫续、陈鸿年、郭立诚、夏元瑜、石玉及韶竽笔记的经历,高丽纸还有一项广为人知的妙用:画扇面专用纸。话说清末民初,有一首传诵不绝的北方俚曲《白俊英画扇面》,遍及天津杨柳青,河北省中部安国、束鹿、定县及晋察冀边区各县,更远及陜西延安、绥德、安塞,加上甘肃与宁夏两省。

 

天津杨柳青镇出生的王树村介:内容是说(按:道光年间)杨柳青有一位女画家白俊英,年轻时许婚于一位张姓书生,婚前,张郎赴京应试中取,正值(按:原文误植作)新疆发生变乱,张郎便在左宗棠(18121885)营中作了幕僚,随军到了新疆(过去北京打磨厂有个增华斋画店,是杨柳青戴家开的设,人们从那里得到消息)。白俊英见张郎去渺无音信,只好每日作画消遣,或将画稿卖于作坊,刻板印成年画。当时有个说唱艺人明叫韩福的,常受白俊英周济,为了感激白俊英的恩德,编了一个《白俊英画扇面》的唱词,一面串乡卖唱,一面代白俊英寻找张郎。他沿着去新疆的年画之路边唱边行,到了甘肃境内,正值严冬季节,韩福终因路途劳累,贫病交加,死于他乡。韩福虽然没有找到张郎,但《画扇面》小调却流传了下来。当时住在迪化西河坝的杨柳青人,无一不知有女画家白俊英的,还有不少人会唱《画扇面》小调呢[10]

 

現今,座落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早稲田大学図书馆,尚且珍藏一批清末民初通行北京的俗曲时调刊本,其中便包含:A.京都琉璃厂文魁堂出版《新画扇面》,清末木刻本。B.京都文堂出版《新刻画扇面》:清末木刻本。C.北京第一书局出版《画扇面》:宣统3年(1912)木刻本。D.北京打磨厂东口内宝文堂出版《画扇面》:民国11年(1922)木刻本。E.北京打磨厂学古堂出版,将《妓女悲秋》、《大姑娘洗澡》、《新出画扇面》3部合刻一起:民国铅活字排印本。共计5种俗谣本子,我谨先推介文魁堂《新画扇面》开头的局部内容,与选用高丽纸制作扇面有关者:

 

6京都琉璃厂文魁堂出版《新画扇面》封面(日本早稲田大学図书馆典藏)

7京都文堂出版《新刻画扇面》关于高丽纸的唱文(日本早稲田大学図书馆典藏)

 

天津城西杨柳青,有一个美女栢(即字)俊英,专学丹青会画画,这佳(脱一字)十九冬(字误植),丈夫南(字误植)学苦用功[11] ,恨(字误植)看着来到四月中。四月里,立夏少寒风,栢(白)俊英房中赛如[12] 栊(即字)[13] 手拿扇子仔细看,高丽纸[14] ,白生生,洋漆骨[15] 子血点红。扇面以上缺少工成(字误植)八仙棹子放在当中,五样的彦(误植)色俱都现(脱一字)[16] ,扇面甫(字误植)在棹子上,细思想,暗叮咛,上边[17] 先画两座城,显一显手段,敬敬明公。头一座城池画北京[18] ,九门九关,甚是威风,画上子金(紫禁误植)城一座,画六院,画三宫,金殿以(脱一[19] 画朝廷八大朝臣列在西东。二出关东[20] ,画上盛京,老将军断赌,才得安宁东沟反了宋三好陈大人率[21] 领兵,众家英雄往东征,东沟黎民才得太平。手拿扇子不大耐[22] 烦,小奴家[23] 越看越奚(字误植)罕[24] ,谁(字误植)然城池风景好,读书人仔细观,耻笑奴家太不堪,忠孝节义不大[25] ”。

 

绘声绘影般将杨柳青女画师白俊英善用带有血点红的洋漆扇骨,在白生生的高丽纸托裱的扇面上挥洒丹青,不就是出自道光以来戴廉增画店在北京开立门市增华斋画店供应的媒材。

 

8:《伦敦新闻画报》刻绘北京人执扇的铜版画(杨永智翻摄)

9:清末持扇漫步仕女们的彩印明信片(杨永智翻摄)

(三)高丽纸花素扇面

 

陈鸿年追想起每年农历腊月廿四开始,北平舍间附近才会出现的画棚子只是一般土著住家户儿,过年贴新打扫过的屋子里,鲜红碧绿地,点缀新年的画。这种画,纸张都是粉连四的不十分好的纸,印工是木版印制,也是粗针大蔴线的,也就是当时过个花花绿绿的年而已!白天人多的时候,里面柜台上,得站两三个人,每人手里拿一卷儿,嘴里吆喝着:接画来!接画!打开一卷:这是〈合家欢乐〉,前有摇钱树!后有聚宝盆!又打开一卷兒:〈肥猪拱门〉!四季平安!’”[1]

 

10清乾隆朝进士黄钺工笔彩绘《龢丰协象》册叶第8幅〈苇棚卖画〉(翻摄自《(台北)故宫书画图录(第27册)》)

 

齐如山也记得:平常者高尺余、宽二尺余,五色彩画,每张售价不过小制钱六七枚;大者则用整张粉帘纸,亦不过十余枚。彼时每块现大洋,可换小制钱一千枚左右;是每大洋一元,可买平常画二百张,价值可谓廉矣[2]唐鲁孙还提到:画棚子卖的年画,小孩没有一个不喜欢的,用大张粉帘纸拓印上色。无论大宅小户都要买几张,点缀年景。[3]孙家骥仍未忘早期是手工制的纸张,清末采用了机制的单光纸,成本大大的减轻了[4]

 

所以,将粉连四(与音近)、粉帘(与音同)纸、机制单光纸视作木版年画用纸,应该是各家画店图谋薄利多销的精打细算。我还经眼过:天津杨柳青万成恒画店在同治9年(1870)农历4月雕成〈言而有信〉贡尖年画(以正月初二接财神为画题),就在纸背上仍清楚加盖一方朱章,用端楷书刻杭庄加魁”“怡大字号之间,嵌入一童子高举铜钱两枚,招引蝙蝠翩然莅临的纹样。

 

11:天津杨柳青万成恒画店出品〈言而有信〉贡尖年画,在纸背加钤杭庄加魁怡大字号纸商印记(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幸好,传世犹存两款由清代戴廉增画店在北京门市敬记出品木记,极是难得。其一镌明:京都戴廉增:坐落打磨厂东口内,专售时款雅扇发客(字误植);其二细镂:戴廉增敬记:本斋监制高丽纸花素扇面,精工细画山水人物,丰润细画各样团扇,苏、杭雅扇,一概发行。开设在崇文门外打磨厂东口内路南便是,(疑脱字)赐顾者,请认图印,不误主顾[5]

 

12:北京戴廉增画店出品专售时款雅扇发兑木记(翻摄自《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13:北京戴廉增敬记画店出品监制高丽纸花素扇面宣传木记(翻摄自《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14:北平大街扇子屋(或称扇画庄)悬挂的折扇招幌(翻摄自《北支》19403月号)

15:北平夏天街上的摊商在行头木箱添写苏杭雅扇,翎毛花卉,山水人物宣传文字(翻摄自《北支》19398月号)

 



 

漳纸工坊致敬百年南开

$
0
0



2019年10月,适逢南开大学百年华诞,漳纸工坊手工纸传习所负责人、南漳古纸传承人秦明炎以自己的方式向帮助过工坊建设的南开大学致敬。
南开校友是秦巴山区助学的早期开拓者,参与筹建的农家书屋对湖北省内农家书屋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校友还深度参与了南水北调移民研究和移民精神的总结宣传,全程支持湖北最早的乡镇义工队伍发展。2011年,20多位南开校友和襄阳拾穗者文保团队合作开展“漳纸工坊”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益项目,影响深远。原河南省南开校友会会长何弘是研究南水北调的权威学者,著有三卷本《命脉》一书,广受好评。2010年,武汉南开校友介绍美容化妆品行业助学团队“快乐帮”到汉中助学,以后项目又发展到甘肃康县和新疆伊犁地区。2013年,一位刚毕业的赵姓校友放弃了到北大读研的机会赴秦岭深处的郧县白桑关镇东良小学任教。南开湖北校友企业盛帆电子有限公司成立的盛帆公益基金会几年来为社会捐资近4000万元,其中为仙桃教育捐资数百万元。南开校友在全国发起的“南开书屋”也落户汉江流域,仅在襄阳地区就有三家。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续)

$
0
0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四、韩国雉岳山缔翰墨缘

 

    2016528日,我伙同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已退休的薄松年(1932?2019)教授以及天津美术学院姜彦文讲师,飞赴韩国原州市雉岳山明珠寺的“韩国古版画博物馆”,参加该馆举办第7届“世界古版画文化祭:国际学术大会”,就在宣读会议论文并且演示宝岛传统木版年画印刷活动之余,乐与首尔庆州大学郑炳模教授(兼任韩国民画学会会长,韩国民画中心理事长)相见欢。透过他的引荐,结识了正在该校文化财(即文化遗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金宪柱,后者在两天的会议中不仅全程参与聆听,也同我多有互动。

 

1:勾勒天津紫竹林教堂与租界风情的半印半绘扇面(韩国古版画博物馆典藏,杨永智拍摄)

22016527日,金宪柱(后排中立者)同我(前排左二)于韩国古版画博物馆学术会议首日结束时合影(李梅拍摄)

 

下山才过不久,76日,金宪柱即修书向我征询:“我一直对于中、韩两国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年画颇感兴趣,我将要撰写的学位论文的主题,也是关于中国年画跟韩国民画互动的因素和影响。近世朝鲜政府每年都会数度派遣由官僚、译官、商人、画师、奴婢等各级的人物构成的访华使节团,造访盛京、奉天、锦州、承德、顺天府与北京,他们也许受到了各地方年画的影响。不过,我难找关于中国年画传播到朝鲜的资料”。

 

我要先特别郑重推荐的是《燕行录》,这是一系列关于中国燕京之行档案的总称,溯自明清两朝,朝鲜使团来华的官员将其闻见逐一笔载的全纪录。一般选择在每年10月或11月初,从汉阳出发,在12月底之前抵达北京。大多利用陆路,沿途通过平壤、义州、鸭绿江、凤凰城、连山关、辽东、沈阳、辽宁、沙河、山海关、通州。大约需要5060天,总长约莫3,100里左右。团员们在饱览书肆与风景名胜之余,还能够偕同中国官员和学者们(包括西洋传教士),加上百工庶黎,进行多元交流。不仅是内容与时间都涵盖广泛,不啻成就韩国人对于中国认知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具备相当的真实性,也间接成为探讨清代中国社会文明的稀珍资料。

 

尤其是当中囊括了:(1)金昌业(1658?1721)《老稼斋燕行日记》言及康熙51年(1712)农历1224日,途经蓟州,“过鳌(按:‘鳖’字误写,本应作‘别’字)山店,店在山嘴下,买卖极热闹。遂下驴,入一店,坐凳上,见店中积纸画无数,书问:何用?店主书‘门神’二字,盖元朝所用也。其人仍问曰:府上亦用此否?余答曰:与大国一样”。 [1]2)李宜显(1669?1745)《庚子燕行杂识》在康熙59年(1720)的记载:“归筑当中设大门,而门之左右挂彩画”。 [2] “见村落间祭先生之处,无神主,只画像于片纸,贴于梁壁之间,前置一板,列排炉盒之属,以时焚香而已”。 [3]3)崔德中(生平未详)《燕行录》亦提到:“自松站以后,山谷之间幸有一二人家,而家之前必构神堂挂帧,而或以关公之像,或以佛像矣”。 [4]透过金宪柱耐烦检视,居然让他梳理出至少3位,相关中、韩两国使用木版年画(以及神禡、祖先画轴)的4则重要线索!

 

31712年农历1224日,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关于中国门神的记载(金宪柱整理)

4:《燕行录》行迹示意图初稿(金宪柱整理)

 

2016711日至27日,金宪柱与首尔弘益大学色彩研究所卞仁浩教授连袂飞抵北京、天津参访两周,我略尽地主之谊,先在17日午后,引领两位参访杨柳青镇石家大院畔的“玉成号画庄”,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师傅作简扼的口述记录;隔天一早,再包车远赴东丰台镇,承蒙“义盛做画店”第5代传承人董静师傅、“顺德成画店”后人韩富芝老板、芦台镇“恒盛画店”后人余雨来先生热情款待,无私提供先辈遗存,饱览各家画店累代递藏、历劫幸存相关于木版年画、手工彩绘的文献纸本、制作耗材及雕版实物。

 

52016717(右起)卞仁浩、金宪柱、霍庆顺偕我在天津杨柳青镇“玉成号画庄”合影(李毅凡拍摄)

62016718日,我在天津东丰台“顺德成画店”坊旧址金宪柱解说(李毅凡拍摄)

 

731日,金宪柱返国后来信:“在天津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很难得的,对我很重要的,都是有了您和姜老师的帮助才可以的。谢谢!特别是您给我的王耀庭先生写的文章和‘戴廉增世家’的报导,对我真的必要的。我就要开始写论文,请您继续指教我好吗?立马提出恳求的意愿。82日,卞仁浩教授也捎来谢函:“这次我来访中国时热情款待我,谢谢你。我在天津看了好多珍贵的作品和收集了我想了解的信息。我已经多次来中国,没有这次那么收获得多,都是多亏你们的帮助”。

 

911日,金宪柱再修书:“我在写一篇关于韩国收藏戴廉增木版年画的文章,觉得清末时期很多年画传到朝鲜,想了解韩国收藏的年画是怎么传到的?是谁?从哪儿店?朝鲜人怎么用?等问题。戴廉增画店在天津、北京、炒米店、东丰台、沈阳等地应该有分店和销售店吧。我将在韩国继续寻找戴廉增的年画,还要找关于戴廉增的分店和销售点的具体信息和资料,请您推荐一下符合的资料”

 

2017521日,他犹續函:“我剛讀完了您發給我的文章。您常給我的許多文章對我很有幫助,真謝謝。我正在撰寫博士論文,主題是關於流入韓國的戴廉增年畫的研究,推究該年畫的流入途徑、時代,原因和影響程度是主要目的。我要先整理戴廉增畫店的歷史,蒐集韓國所在的戴廉增年畫和韓、中兩方的近代資料。請您繼續指教和忠告我吧”!

 

    2019112日,他欢喜电告“谢谢您发给我好的资料!我将在今年4月发表论文,并进入博士学位的程序,题目是:《传入朝鲜的戴廉增年画》,多亏了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祝您健康、学术活动充满活力”! 718日,我终于企盼到他通知的天大喜讯:“多亏了您的关怀和帮助,我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按:经过修改另题作《关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杨柳青年画研究》)在大学审委会才刚通过。三前年我去天津的时候,杨老师帮了我很多忙,还继续给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所以我能够顺利地写论文,谢谢”!

 

7:金宪柱学位论文的指导郑炳模教授惠赠代表作《书架图》签名本(杨永智提供)

8:金宪柱通过文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与扉页题签(杨永智提供)

9: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出品〈翠屏山〉三裁年画墨线版局部(杨永智拍摄)

 

“那些沉默的岁月是深沉的,只有等到时间的跨度长了,我们才能自我观察,继而,塑造出一个我们自己的故事”。本文繁琐冗长,芜杂时有,夹叙尚且未议,发明终究不论。其间,对于运用繁体字书写,流传宝岛的早期风俗掌故,在国內各地亦属稀珍难寻,我已经陆续转达予金博士知悉,料想斟酌再三,或已镕铸成说。如今,抚案称快、击节欣慰之余,犹莫忘重拾旧图纸,补缀新线索,非敢侈言能够为他的学术鸿论凭添锦绣,但殷切企望周知宇内同道,权充来日商量砥砺,赓续钻研的不同视角。



[1] (韩)林基中主编:《燕行录全集》,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10月,第32卷页525-526

[2] 同前注,第35卷页400

[3] 同前注,第35卷页463

[4] 同前注,第39卷页453


 

漳纸工坊参加非遗展演

$
0
0
11月2日,南漳土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漳纸工坊手工纸传习所负责人秦明炎参加2019年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在活动现场,传承人为游客展示了传统造纸技艺,并和来自各县市的非遗传人进行了交流。







 

操控乾坤股肱间[1]:乐观槟城铁枝木偶戏登台(上)

$
0
0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话说2012818日上午,我抓紧参加宝岛台中市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号召的学习团队,飞来粤省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上课两周后的余暇,竟然在潮州市老街南春路的冷摊上淘得:《新造万花楼审郭槐》(潮安府前街王生记藏板)、《新造杨文广平南闽十八洞》(潮城府前街吴瑞文堂藏板)、《新造玉钏缘》(潮城大街四进士亭脚李万利藏板)等清末木刻歌册零本,加上十天之前已于广州市岭南古玩城觅求《后汉二十八宿青史太子下渔舟演义》的手钞本,清末民初相关潮剧原型的断简残编得以入手摩娑,委实喜不自胜。

 

    潮郡与闽境,其风土习俗、语言、嗜好大率相同,以闽士而治潮之人,无以异乎居其家而自临其乡郡也。”明代琼山名宦丘浚(14211495)早已作了精辟的体会。我试就流行于闽南、粤东黎庶传诵不辍,毋需乐器伴奏的通俗唱本作观察,在漳州称锦歌,到东山曰歌册,进入粤东潮州、汕头、汕尾及揭阳四大城市,犹云歌仔册女人册,使用在地方言遣词,或手抄,或复刻,讴歌历时不坠,甚至远播台湾与星马,成就台客新客[2]思念故土集体潜意识依托的纸本传媒。[3]

 

1潮安府前街王生记藏板《新造万花楼审郭槐》书影(杨永智收藏并供图)

2:潮城府前街吴瑞文堂藏板《新造杨文广平南闽十八洞》书影(杨永智收藏并供图)

3:潮州歌册《后汉二十八宿青史太子下渔舟演义》手钞本(杨永智收藏并供图)

 

    翌日午后4时许,我又偕同宝岛台湾文献馆导览沈云韬老师从潮州市区打车,造访位在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享有泥塑之乡美誉)村中路12105号之1,由61岁吴汉松师傅(早在前一年便荣登市级非遗传承人)两层楼的家庭作坊,他赓续父亲吴传家文合百年字号(1890年创业)的手艺,第3代继承繁复并细致的工法:挖泥(牛犟土)、炼泥、捏塑、烧坯、彩绘,将祖传硬木精雕的模母,逐一翻制成正反两面成对的泥质模子,手工生产土话俗名涂翁(读音土公)仔,也就是铅面的多款泥偶土头(例如花旦、生、武老生、小童头、什净头等),甚至还在名片上自诩着:经营各种铁枝木偶配件

 

4:由左至右:泥质模子、木雕模母、彩塑泥偶头、发兑用木章(杨永智拍摄)

5:潮州铁枝木偶泥塑偶头的粗胚(杨永智拍摄)

6:吴汉松师傅偕我在大吴村文合家庭作坊客厅合影(沈云韬拍摄)

 

    风行粤东的铁线木偶戏,俗称纸影,正是从皮影戏递变而来,大约在宋末明初之际,自江、浙一带南传至福建,再迈进潮汕,到清末发展极盛。[4]犹可细分3种:一是活灯,或说走马灯,利用竹和纸制成圆柱,内装一纸轮,上面黏贴各种剪纸人物,点燃固定在中间的蜡烛,好让纸轮在热气流动下运转,剪纸人物的阴影便生动地映射于纸柱上;[5]次为白竹纸影,亦名抽皮猴阴窗纸影,由艺人手持纸影(潮州无驴,故取纸板替代),让灯光映射,直接投影于白纸或白棉布框内。

 

    台湾高雄美浓客家农村出生的版画家邱忠均(19442015)也曾经追想起:由于我自幼喜爱年画、剪纸及皮影戏,平时除用心收集把玩,还喜欢仿照刻划。记得读小学时,课余的消遣就是用厚纸板剪刻《西游记》皮影人物,利用晚间八仙桌脚间糊好的半透明纸来戏弄,镂空的皮影形象在蒙蒙的烛光照映下,透出诗般迷人的动态,那种感受真耐人寻味。至今每当从事版画创作,隐约的透空及巧妙的刀痕往往浮现眼前,因此就会不经意地想到借剪纸原理来发展版画。[6]童稚时期培养的雅趣竟然埋下壮岁之后(1983年)皈依佛门的善因,其来有自。

 

71935年,赖少麒创作〈皮猴公仔〉套色木版画描摹揭阳普宁流行的纸影戏偶(翻摄自《版画纪程》)

8:槟城“金玉楼春”铁枝木偶剧团使用的泥塑偶头(翻摄自潮艺馆官网)

 

    第三为阳窗纸影,或名圆身纸影,就是捅破纸影窗(即窗户纸),模仿戏剧舞台,去窗挂幕,前置桌椅,创制稻草为身、泥塑为头的木偶,使纸影朝向木偶戏研衍生发展:刻木作身,幼绳为臂,纸扎铁线成掌,关节处再按上活动的板眼。

 

    潮汕铁线木偶的脸谱喜用浮洋泥塑为头,造型模仿潮剧程式,浓施粉彩,形象夸张;配戴的头盔爱用金银线、玻璃珠、绒缨等缝绣装饰;戏服则采取潮绣垫高钉金技艺的绣片嵌贴而成,反映文武官员服饰的蟒凤瑞兽,并将异卉奇花镕铸纹样,打造浓艳色彩,经营鲜活形象,随时变身,趁机换角,极具本地民艺的特点。

 

9、图10:槟城金玉楼春铁枝木偶剧团此回渡海登台操作铁枝木偶的彩塑泥头(杨永智拍摄)

 

    戏偶的身体和足靴采撷桐木以手工雕成,重约12公斤﹔如果不将泥塑偶头合计,身长则从8吋、12吋,逐渐演变到15吋,到现在的18吋。又取铁片连接关节的纸手,在操作张扇撑伞、划船弄瓮、射箭舞刀、旋瓶斟酒、点烛烧香、写字捧书(状词、圣旨也行)之际,务求灵动无碍。

 

    弄傀三根铁,撑起一片春!铁线木偶如何靠着3枝铁枝就能够演出一出好戏﹖原来掌控木偶端赖3枝长度约莫介于46公分到50公分之间的铁枝,一端套着竹管,一端则带钩,主杆固定在戏偶背部中央,俗称背线,侧杆分置在两臂上,扮演时将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握背线,支撑住木偶身躯,大拇指和食指则夹捻住木偶左臂的铁线,让右手操纵木偶的右臂铁线。如果是一个人要同时表演两个木偶,一手操纵一个,大拇指和食指得要兼顾木偶左右手的动作,尤其是在表演骑马作战时,还要另外添加一枝铁线,插在马背上,连同木偶的背线一齐启动。[7]

 

11:操控木偶身段的三根铁枝特写(杨永智拍摄)

 

曾经担任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客座教授的林明体(1935至)撰文:发展到清末民初,潮州镇四乡就有数十台木偶戏巡回演出,比较知名的有元香老赛玉三正顺玉顺香玉梨等。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及当地人士甚喜潮州铁线木偶戏。1949年前夕,潮州市内有海成宝成等几家制作木偶店号。1949年之后,成为该市著名的民间工艺品生产和出口。[8]

 

    我再品览193531日,透过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发行的《现代版画》半月刊第4集(仅印55册),就在新春风俗专号为主题的16幅木刻作品里,收录一幅由刘憬辉创作的黑白木刻,借手工油印出〈潮安木头戏〉,忠实呈现当地传统习俗酬神戏的盛况,就在画心黑色屏幕之间,一只作阴刻表现,握持铁枝的手势,恰是铁枝木偶戏的独门手路!

 

    紧接着就在同月15日出版第5集的卷首,由会长兼主编李桦(19071994)代表全体版画家撰文:“木刻是一种民间艺术。半月前我们出了一个新春风俗专号,现在继着又出一个广州生活专号,就是为了这个意思。在质朴的描刻中,恳挚地我们献呈给大众的,就是一些赤裸裸的民间琐事。正唯琐事,才值得我们去反刍咀嚼。木刻既是一种民间艺术,由于一切诚恳憨直Naive表现的表现,更因为我们不欲以粉饰,虚伪自持,所以,木刻便被认为是表现出这种朴素的理想工具。但是,在这两回专号中,我们并没有什么着墨,只想远方的朋友,领略一些南国的风土人情,更想本地的朋友反刍,咀嚼自己的生活。要是你感到兴趣的话,不要多谢我们,那是木刻本身给你的满足。[9]出身广东普宁的赖少麒(19152000)套色〈皮猴公仔〉与刘憬辉(生平未详)黑白〈潮安木头戏〉,不啻彼时两幅艺术佳构,竟也成为粤东传统偶戏文化菁华的历史留真。

 

121935刘憬辉创作〈潮安木头戏〉黑白木刻描摹铁枝木偶操作的特征(翻摄自《版画纪程》)

 

 

 



[1] 按:股肱,意指大腿和胳膊,形容克尽自身所有潜能与气力,借喻马来西亚槟城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全体团员做人演戏竭尽全力,尽善臻美。

[2] 按:新客是指19世纪之后播迁到南洋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从事苦力生涯的华人,至少包括来自中国广府、潮州、客家、海南、福建、广西、三江(浙江、江苏、江西)7大祖籍。

[3] 1)笔者曾经拜读过由潮州萧秀才编辑《上大人歌》和摆彬仙编辑《手抄十二月戏乡箱歌》流通台北的清代木刻本,或为泉州坊肆所出。(2)张吉安:〈潮州歌册,妇女自我解放的良方〉,《乡音考古》,马来西亚:Cemerlang Publications Sdn. Bhd.201066日,页126-133

[4] 叶明生:〈引言〉,《福建傀儡戏史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11月,上册。

[5] 按:脱胎自潮剧《陈三五娘》一折〈五娘赏月〉,在潮州歌册《一百屏》的开头即云元宵夜逛花灯的因头:“‘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婵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搥胸……

[6] 邱忠均:〈窗花,年画,纸版画〉,《台湾新闻报》,出版年未详,据笔者收藏剪报资料。

[7] 〈铁枝戏〉,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铁枝戏

[8] 林明体:〈潮州铁线木偶〉、〈潮州纸影〉,《岭南民间百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0月,页373-376

[9] 李桦:〈我们的话〉,上海鲁迅纪念馆江苏古籍出版社编:《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木刻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9月,第1册《现代版画》页 90


 

漳纸工坊再现CCTV-10探索-发现

$
0
0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01日 20:57

视频简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秦明炎老人坚守在家乡,坚持手工制作印制年画所需要的纸张;夏祖康对雕花剪纸手艺的传承;陈桂珍对弹棉花传统手工技艺的坚持。青山翠竹、红纸刻刀,这些常见的物质材料在荆楚工匠们的手中,被赋予不同的色彩,成为一件件意蕴悠长的艺术品。本期节目即将为你揭晓那些令人惊叹的传统手艺,敬请收看!(《探索·发现》 20191201 身边的巧艺(四))http://tv.cctv.com/2019/12/01/VIDE7BK4bJDTNjdEthevO9ay191201.shtml
以上节目2019年8月在漳纸工坊实地拍摄







 

翻腾山海起皓臂:乐观槟城铁枝木偶戏登台(下)

$
0
0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续说201854日,当我即将飞赴马来西亚槟城首府乔治市(George Town),演示台湾传统木版年画的前夕,欣喜接收来自荷兰莱登大学汉学博士、台北市“台原亚洲偶戏博物馆”罗斌(Robin Erik Ruizendaal ,1963至)馆长使用E-mail热情推荐:“你一定要去‘潮剧馆’,有非常好的潮州偶戏戏剧展跟演出”。很遗憾的是:延迟到78日晚间6点之后,临时揪团紧凑参访的我才赶至已经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区,座落于打铜仔街( Lebuh Armenian122号的“慕韩别墅”,眼见髹漆着“加冠”、“晋禄”的金箔门叶才刚关闭,惟闻二楼不时传出潮水般的搓麻将声,浪翻浪奔,只能徒呼负负。

 

    “潮剧馆座落在慕韩别墅一楼,我特别关注以潮剧为表演形式的铁线木偶剧团,且从2008年荣获槟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奖的杜爱花女士说起,今年68岁的她,祖籍福建晋江,令慈杨清音女士出身广东潮州,为50年代闻名南洋的潮剧名伶。13岁进入槟城“老荣秀春班”铁枝木偶剧团作学徒,经理方喜得是本地人,班主兼乐师陈喜河却来自潮州,远涉重洋携来剧本和木偶,如今还留存30多个彩塑泥头,近百个木雕偶身,潮剧乐谱与剧目旧钞本亦存不少。

 

1:槟城“老荣秀春班”铁枝木偶剧团公演戏台旧照(翻摄自潮艺馆官网)

 

    16岁起正式参演,成为出色的女司鼓,同行间喜用闽南话昵称“杜查某(女人家的意思)”,成为第3代传人。1989年接手创办“马来西亚北海‘金玉楼春(由于黄金与银元颇受华族欢迎,乃自行设想,博得好口彩)’木偶潮音团”,活跃于槟城和北海,承揽当地神庙的邀请演出酬神戏,每年以农历2月及3月,7月到10月为旺季。

 

2:槟城“金玉楼春”铁枝木偶剧团前任团长杜爱花女士偕我合影(林俊杰拍摄)

 

    适夫壻吴根阵(祖籍福建同安,与笔者同乡),育有二子二女:长子吴历山,精擅鼓乐,2017年元月14日假槟城表演艺术中心举办“轻三重六潮州音乐演奏会”,担任音乐总监。娶妻倪碧薇(育有吴欣怡、吴欣洁和吴乙韩)。长女吴慧婷,10岁即入行,结婚之后偕丈夫远赴英国开设餐厅。

 

3:右起:吴历山吹唢呐、吴乙韩打扬琴、倪碧薇持木偶(杨永智拍摄)

 

    次女吴慧玲,8岁起唱潮音,分别向广东汕头戏曲学校林蕴育老师学习身段表演,王少瑜老师学习唱腔技巧,也是中国国家级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旦姚璇秋(1935至)的海外入室高弟。2009年她选在“慕韩别墅”兴办“潮艺馆”。2018年被提名为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入围30强。次子吴历达,娴熟多款乐器,无不专精(两场公演才一结束便立马赶赴桃园机场,飞赴澳洲教课授艺)。

 

    虽然,杜女士昔日最佳搭档、同门师姐林亚占女士业已仙逝,女儿陈碧珍毅然继续接棒,台风十分稳健。陈素燕则是杜女士亲胞妹的女儿,技艺娴熟,唱腔独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加上蔡美碹(操偶师,并且扮演翌日潮剧《怒斩赵俊强》的赵俊强),陈秀菁(主控LED旁白字幕机,并且扮演潮剧《桃花过渡》的桃花,《怒斩赵俊强》的赵赛英),林俊杰(摄影师,并且扮演潮剧《桃花过渡》的渡伯,《怒斩赵俊强》的赵少卿),共计一行15位,应彰化县文化局举办“戏游彰化:2019彰化国际传统戏曲节”力邀,翩然抵台,择20191019日下午410分,假彰化市八卦山大佛寺前广场,盛大搬演看家铁枝木偶改良剧:《孙悟空巧斗蜘蛛精》。[1]

 

4:左起:吴历达、陈碧珍、杜爱花在后场掌鼓配乐(杨永智拍摄)

5:因为风的缘故,惊喜瞥见陈素燕操控铁枝木偶专注的表情(杨永智拍摄)

 

    “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路过女儿国,多情的女儿国女皇爱慕唐僧,求婚不成,反被蜘蛛精摄去魂魄。蜘蛛精借用女皇娇纤的身躯,与师兄蜈蚣精合谋,恃仗阴阳妖珠,掳去唐僧,强欲成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斗智斗勇,幻化身躯,潜入盘丝洞,破妖法,除虫怪,救师父,救女皇。这是2016潮艺馆在槟城首演节目单的引言,或许从前的老戏迷对于三藏师徒四人西进取经的故事,莫不家喻户晓,却试问:今日台下观众还有几人通晓﹖即便是在槟城使用潮腔发声,也要与时俱进,团方早已引进简体中文与英语同步旁白的LED字幕机,提供看戏新知们能够及时投入演出的临场感。

 

6:潮州铁枝木偶唐三藏(杨永智拍摄)

 

    毋论编剧从传统旧剧本改良多少,我却认为清代遗存“车王府曲本”(北京蒙古车臣汗王府所收藏的戏曲、曲艺刻本和手抄本的总称)相关《说唱西游记》的描写,浅显生动,谨摘引局部唱文于后,作为观剧、赏图以外的谈资:“望见西凉一座城,路途上来来往往人不断,情景和别处大不同。士农工商都是妇女,看不到一个男子把路行。长老马上忙吩咐,叫声:‘徒弟,留神听,我们来到女儿国,谨慎斯文是上乘。’三人齐应:‘是,是,是,师父之言记在心中。’

 

7:清刻本《西游真铨》第99回条缕唐僧遭遇80难的第43难:西梁(凉)国留婚(杨永智收藏并供图)

 

    登时来至东关内,但见人烟稠密甚繁荣。许多妇女齐来看,端详那三个徒弟和唐僧。有一个女官拦住了路:‘不可擅自走进城。且到驿馆将名注,待下官奏明圣上,方能放行。’三藏闻听忙下马,猛抬头,一座衙门在面前迎。有块横匾写着大字:‘迎阳驿’,三个大字写的清。”[2]

 

81913年,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绣像(杨永智收藏并供图)

 

    女皇听闻女官回报之后,满心欢喜道:“众爱卿,西凉国亘古以来无男子,世代只把女人生。如今来了大唐国的四位和尚,路过此地去求经。唐王御弟从天降,寡人想和他把亲成,他为皇帝,我是皇后,从此后阴阳相配把子女生﹔生子生孙传帝业,万寿无疆庆升平。”

 

    “忽然起了一阵怪风,只刮得天昏地暗,红日无光。师徒四人和西凉的君臣,个个站立不住。……大家举目留神看,忽然间空中落下一女人。面似桃花娇又嫩,柳眉杏眼红嘴唇。她伸手抱住唐三藏,一阵旋风刮走了人。八戒、沙僧发了愣,女皇和群臣吓掉魂。行者连连说:‘不好!’纵身驾起筋斗云,手搭凉棚四下看,只见那尘沙滚滚不见人。”[3]

 

    原来是唐僧被“毒敌山琵琶洞”的青头蝎子精绑架逼婚,它还用“倒马毒桩”作兵器,在孙大圣的头皮上扎了一下,对二师兄痛下杀手,毫不手软。[4]

 

919128月,上海文盛堂石印〈蝎子精〉绣像(杨永智收藏并供图)

 

    再说另一回魔考:唐僧又被蜘蛛精群掳去,大圣起心念咒便诘问,“土地说:‘此山叫作盘丝洞,盘丝洞住着七个女精灵,武艺高强多厉害,神通广大令人惊,每日里设下天罗并地网,走兽飞禽难逃生﹔过往行人遭擒获,不出三天化血脓!’”

 

    大圣于是怂恿猪八戒冲入濯垢泉,逼得众女怪跑进洞中穿好衣服,接着“跑出洞门,叫声:‘孩子们何在﹖’原来这七个女怪乃多年蜘蛛成了气候,每个有一个儿子,却不是他们养的,俱是认的干儿子,名字唤作蜜蜂、马蜂、驴蜂、斑毛、牛蜢、抹蜡、蜻蜓。原来那蜘蛛满天结网,打住这七般青虫,却要吃他,这些虫儿哀求饶命,愿拜为母,从此采花寻蜜供养妖精。忽听得叫了一声,一个个都来到面前,尊声:‘母亲,呼唤孩儿有何使命﹖’众怪说:‘儿啊!我们早间惹了唐朝的和尚,方才被他徒弟奚落了一顿,几乎要伤了性命。你们前去退他一退,若得了胜,可往你舅舅庙中找我。’”

 

    所谓的舅舅庙,正是潜伏在黄花观的老道蜈蚣精,从紫云山毗卢寺协助行者收妖的毗蓝佛说道:“‘此物在西方路上,千有余年,自称多目魔君,叫他现形,有何难哉!’说罢,一齐来至道士面前,用手一指,喝声:“孽畜!还不现形,等到何时!’且说那妖怪,被毗蓝治住,只好是闭目合睛,垂手侍立,忽然打了个冷战一滚,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扁担来长的金头蜈蚣。”

 

10:潮州铁枝木偶蜘蛛精的师兄蜈蚣精被孙悟空穷追猛打现出原形(杨永智拍摄)

 

    


 

焕发非遗活力融入时代元素

$
0
0
市非遗中心举行2020年保康新春慰问座谈会
焕发非遗活力 融入时代元素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华语 通讯员袁俊耀 黄佳】1月4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0年保康新春慰问座谈会在保康尧治河尧子书院“非遗书场”举行。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郝秀峰主持座谈会,襄阳晚报编辑部负责人魏遵明、保康县文联主席陈云飞、保康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兆虎和十多位非遗传承人参加。

  座谈会上,黑暗传、沮水呜音、彭祖传说等非遗项目的6位传承人,分别对非遗传承工作进行了回顾,就非遗传承中存在的困惑、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郝秀峰、张兆虎等就如何进一步发扬光大非遗文化提出了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体现着民族的特殊情感,作为非遗传承人,发扬光大非遗文化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大家表示,要坚定信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借助视频、音频、微电影等,让非遗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市非遗中心举行2020年保康新春慰问座谈会非遗传承人发言摘登

$
0
0



邓金龙(“彭祖传说”传承人):我走访了很多民间文化人,收集了很多民间故事。一个人出来拍摄,力量薄弱,经常觉得力不从心。下一步想通过媒体征集稿件,希望得到有关方面支持。

  吴克从(“黑暗传”传承人):去年我收了一位44岁的徒弟,他随我去了很多地方。他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不在乎随我一起表演收入低。干我们这一行赚不到多少钱,所以从业者一定要家庭条件较好、个人素养高,这样无后顾之忧,上路也比较快。我还要寻找这样的传承人,使“黑暗传”能高质量传承下去。

  朱德坤(“杠神”传承人):我今年75岁了,仅有一位56岁的徒弟。我想收40岁以下的徒弟,但他们不愿来学,我担心后继无人。另外,我只能在农村白事场合表演,路子很窄,希望将来能拓宽路子。

  王述银(“沮水呜音”传承人):过去一年中,我们开展了沮水呜音唢呐艺术培训,在元宵节前后对沮水呜音进行集中宣传和展演,使更多群众了解这项艺术。沮水呜音传承小组参加了湖南卫视相关节目、襄阳市穿天节表演等,接受了众多媒体的采访,扩大了影响力。下一步将开展更多活动,参加一些商业性演出,在内容编排上反映时代特色,让沮水呜音焕发新魅力。

  罗福旺(“荆山阳锣鼓”传承人):我今年72岁。“荆山阳锣鼓”共有9腔,由于没搞好收集和传承,传到我这一代,只能表演5腔,其余4腔已经失传,感觉很可惜。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下一步我会在这方面做更多尝试。


 

聚众人之力兴荆楚文艺

$
0
0
湖北文理学院教授丁长河:
聚众人之力 兴荆楚文艺

全媒体记者王艳萍

  “保康独臂皮影,枣阳木版年画、南漳织绣……”有这么一个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襄阳民间文化的橱窗,被安放在湖北文理学院中一个独特、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院子里,引人驻足观看。

  在这个小院子里,除了那些展示民间艺术相关老物件的图片,还有一些透着浪漫气息的荆楚盆景,室内还悬挂着书法、绘画、根雕、观赏石等艺术品……这些都是湖北文理学院教授丁长河十年来尤为珍视并为之付出心血的东西。用他的话来说,这些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本土艺术。

  何谓本土艺术?襄阳本土艺术和楚文化有何关联?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丁长河。

  开启本土艺术寻根之旅

  何谓本土艺术?丁长河介绍,一般情况下,本土艺术主要是指扎根本土、有当地特色的艺术。2009年-2011年,丁长河主持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襄阳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方式和支持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以艺术为主体的本土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内容。丁长河表示,优秀的本土艺术不仅能满足当地人的身心需要,还会唤起当地人热爱自己的故土、家园。

  2011年,丁长河和湖北文理学院其他相关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襄阳本土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及各类文化场所调查后发现,我市本土艺术的现实情况堪忧:上世纪80年代还存在的本土民间美术大多已灭绝或濒临灭绝;襄阳本土的清戏、汉剧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河南豫剧、曲剧。“这种局面是非常态的,文化的常态应该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时的情况让丁长河十分惋惜,“人们常说,文化要有包容性,但迷失了文化原点,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其他文化取代、同化。”于是,以民间艺术为起点,丁长河和他的团队开启了本土艺术的寻根之旅。

  襄阳本土原生态文化是什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种文化,文化的演进如同河流,越是源远流长的大河其支流越庞杂,但源头只有一个。那么,襄阳本土原生态文化是什么?丁长河和他的研究团队幸运地透过残存的民间艺术,发现了襄阳本土艺术的原生态,找寻到了迷失已久的文化原点——楚文化。“楚学泰斗张正明先生上个世纪所著的《楚史》里,已经把楚文化发祥地限定在襄阳境内的荆山一带,而这些年来的考古活动,发掘出土了不少楚文化相关的文物,目前我市残存的民间艺术与之非常吻合,这些都证明了襄阳本土原生态文化就是荆楚文化。”丁长河说。他举了个例子,襄阳观赏石中最有名的就是“釉光青”“汉江红”,而红与黑是楚艺术的主色调,红色代表浪漫,黑色代表神秘,楚人的色彩偏好与其文化发祥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鄂西北荆山孕育的楚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其艺术成就辉煌灿烂,除了广为人知的文学艺术成就——《楚辞》,那被湮没2000余年又“重见天日”的楚美术,足可媲美同时期的古希腊美术。在人们心中,民间艺术属于“下里巴人”的俗文化,然而正是这几乎被遗忘的俗文化固守着襄阳本土文化之魂魄。为此,丁长河和他的团队于2015年发出了“警醒襄阳文化自觉,呼唤荆楚文艺复兴”的呼吁。

  丁长河及其团队呼吁的首要目的,是希望襄阳文化固守“荆楚”之根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丁长河于2016年建成了全面展示襄阳本土艺术的数字艺术馆。随后,丁长河及其团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并编辑出版了《襄阳本土艺术系列丛书》。丁长河介绍,这套丛书中最有价值的是《襄阳民间美术》和《襄阳民间音乐》。

  2018年10月,在湖北文理学院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学科群、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丁长河及其团队的“寻根之路——襄阳本土艺术研究成果展”在湖北文理学院举办。“这次展览让许多人认识到荆楚文化是襄阳文化之根本,是襄阳文化建设应当永久保存的文化底色。”丁长河说。

  需众多艺术家共同努力

  “荆楚文艺复兴”是丁长河及其团队这些年从事襄阳本土艺术研究与创作的终极目的。在丁长河看来,荆楚文艺复兴不是简单的内容重现和形式照搬,而是要复兴楚人的进取精神、开放气度和创新意识。

  在丁长河看来,当代襄阳本土艺术应当继承楚艺术的浪漫与神秘特征,继承楚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他眼中,2018年举办的襄阳本土艺术研究成果展中展出的荆楚盆景、荆楚书画,有一个共性,就是敢于大胆创新。

  丁长河建议,我市不仅要挖掘、整理、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更要通过现代手段和传播方式激活襄阳当代本土文化,“呼唤荆楚文艺复兴,不是单靠几个人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要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需要通过研究达成共识,更需要众多具有本土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襄阳艺术家,用作品来绽放生命之花。”丁长河说。


2020年1月9日 《襄阳晚报》

 

漳纸工坊秦明炎获“水镜工匠”称号

$
0
0

1月10日,南漳县首届技能大赛暨“水镜名匠”“水镜工匠”选拔活动落下帷幕。

大赛历时2个多月,经过推荐申报、组织评审、征求意见、组织决赛、组织考察、媒体公示等程序,设置电力设备安装检修类、机械冷加工与维修类、中式烹饪类、旅游及餐饮服务类、民间艺人类等5大类7场次技能竞赛,现金奖励总额达20万元。

“此次大赛以‘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展示新风貌精彩人生’为主题,在全县营造了尊重技能人才、尊重技能创造的良好氛围。”南漳县委领导说。

据了解,在民间艺人选树中,该县将具有良好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作为选树的基本条件,把其参赛作品或技艺是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传播社会正能量,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认可度作为评分的重要环节,最终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巫音喇叭、剪纸等6个项目7人入选。

湖北省民间技艺传承人、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漳纸工坊手工纸传习所负责人秦明炎获得“水镜工匠”称号。



 

赤诚扬善犹未泯:襄樊信士助印经解留鸿爪

$
0
0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综览历朝广泛传布的版印劝善图籍,向来罕为知识菁英们尝试理解,扪心关注,反倒是被无数渔父农妇、百工庶黎、殷实商贾每逢灵感,多予尊重,辗转化身俗信寄托,精神持诵倚恃的传统纸媒,与时衍变,助印缘故却经常在重刷新镌的同时,或无心舍去,或刻意割裂,确实可证的庶民史料就此泯灭,难免轻易地摒弃于“雅文化”和“大传统”门外,鲜为人知,岂止惋惜

 

    笔者把握留台居家,抗疫休养时光,重新整理寒斋收藏经年《关圣帝君明圣经注解》,属于近代由宝岛景印自清朝内地出版的木刻本,原始刊本流布至今,自忖两岸甚至海外官方、私立典藏机构与藏书家,推想不易觅得,是书附载的文本两篇,谨以繁体字摘录存真,并乞请宇内同道共商讨。

 

12台湾高雄市永兴堂藏版《关圣帝君明圣经注解》书皮与附录〈灵应实录〉首篇首叶(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关圣帝君明圣经注解》灵应实录〉之一

 

    聖訓《明聖經》一書,是我夫子以身作則而訓人者也,無非誨人以忠孝,諭人以節義,至其褒善貶惡之深旨,豈異於《春秋》之筆削而已哉?世之所謂:“山東一夫子,山西一夫子”者,其是之謂歟?我何人斯敢贅一詞?特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耳。

 

    富也,生於長治,貿於襄、樊晉昌之微業,便商旅之通運,朝斯夕斯,忽忽數十餘年。壬子冬,武漢人民繼遭離亂,荊、襄土匪藉勢猖獗。當是時也,人皆狂奔,房皆虛掩,父不顧子,夫不保妻,號聲盈野,舉目悽然。惜我數十年衣食之業,幾幾朝不保夕矣!而且行人之賄積,積於我晉昌,商旅之貨聚,聚於我晉昌,咸皆曰:勢急矣!吾不可留,汝為我守之。維時富者任大責重,奈之何哉?時有曲沃李君其成者,身羈於樊,渠夥王君其人者身羈於漢,音耗莫問,兩地縈苦,狼狽情形,不可言狀。又因胞弟違教,不知醒悟,富之愁,李君之愁,真乃同愁相痛,竟有不可解者也。

 

    因憶虔默聖經,足以解厄,富默之,李君亦默之,是乃不約而同歸於一致者也。嗚呼!默於心者,感於天;虔其念者,應其顯;慮其猖獗者,沾昇平之景象;失其音耗者,得把握之歡娯。靈哉!神哉!何其顯應之速哉?富自思之,富之沾其惠澤,被其帡幪者,不第此也。有見之於波浪焉,有見之於劫掠焉,有見之於兵災焉,此人之所共見共聞也,敢作欺人之語,而為之媚神哉?用是敬以刊之,印以送之,以公諸天下後世也云爾,汜以告。

 

    癸丑秋八月之念日也,襄陽縣主熊為兵差煩重,傳富面諭,此時事繁言瑣,敘至二更始畢。即時出城。涉渡同行,十有三人,共登一漢小舟,河水奔騰,有頃刻百里之勢。纔及中流,適會烈風雷雨,舟聽滾滾,浪激舟橫,同渡驚恐,以為必葬魚腹。富默聖經詞,未及半,舟子請客登岸,黑夜不辨,因詢是何碼頭?舟子曰:此楊家巷也。始知對岸直過,不稍流移,此一渡也,水急流而橫過,舟將覆而穩渡,藉非富默聖經,安能再覩天日?所謂見於波浪者,此也。

 

    丙辰六月,從賖帶帳,座船赴樊,同幫三客,一王一梁,各坐一舟。天時久旱,河乾水涸。日行十餘里,至鄧家埠停泊,黑夜犬吠,耳聞心驚。富即默聖經,王客抱病亦默之,且有印送之愿。將及四更,陡聞鄰船搶奪聲、喊救聲,勢極兇惡,知是劫掠,惟有心驚膽戰,不敢輕咳。尋縫瞥見,約有數十餘人,且負且行,伺其遠去,方敢出問,始知梁船被劫,且悶且恨,空喚奈何。噫!三船三客,兩人敬奉聖經,得保平康,其梁客未知敬奉,竟被劫掠,其聖經之靈驗也如此,所謂見於劫掠者,此也。

 

    丙辰九月三日,土匪之擾樊鎮也,焚卻多少房屋,刦卻多少財貨,斃卻多少性命,呼籲遍地,號泣聲天,種種悽慘,不忍筆述。富先五日,心神若失,坐臥不寧,耐至初二,果有匪亂之風,即預綢繆之計,雇舟裝載合店人眾,上下奔避。初三清晨,富攜家口,解纜上,是夜匪集通衢,猖獗情狀,不言可知,富因先避,僥倖獨免。初四舟抵程家河,土匪在斯,勢更凶惡,呼船停泊,富固心寒膽裂,舟亦游漿深,未遂匪狂,匪更憤怒。初五早,沒水拖船,所未及者,不盈一尺,憤恨而去,叨免殘害,俟此亡而復存,危而復安者,蓋富自心身不安,以後時刻默誦聖經,果蒙顯應,伏庇平安,欣極感極,所謂見於兵災者,此也。

 

    信斯言也,傳斯世也,言之不的歟,神不受其媚,必然受神之譴;信之不傳歟,神不貴其尤,定難受神之惠。君子曰:韓文猶可驅鱷,杜歌尚足以止瘧。況我夫子明聖之經哉?嗚呼!不信?咸豐十一年歲次辛酉六月十三日,山西長治縣弟子張德富書於樊鎮新打洪 “晉昌過載行并刊,曲沃李其成同刊。

 

3192210由日本东京出版,在台湾使用《普通教育世界地理教科书》附图,可见张家口、襄阳、汉口、福州及台北的相对位置(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4:《普通教育世界地理教科书》刊登湖北省武昌、汉口、汉阳三的鸟瞰凸版画(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清咸丰2年(1852)冬天起,红巾军起事,滋扰鄂北。隔年820日,山西长治出身的代理商人张德富,从樊城新打洪镇自营“晋昌过载行”出门登船,汉江奔窜间,舟将倾覆时,虔念《明圣经》,居然安渡对岸,幸免于难。过了4年之后的6月,他再偕王其人、梁某自汉口买舟回樊,停泊邓家埠,没有信仰的梁某惨遭土匪洗劫,张与王一心奉持《明圣经》,毕竟人财两全。9月初,张德富估计大难将至,仓促雇舟装载合店人众家眷,避逃程家河,匪帮百计未遂,愤恨退去,果蒙显应,终免戕害,欣慰之余,纠合同在樊城经商的曲沃人李其成捐金助印宝典,布施功德无计。

 

    〈灵应实录〉的次篇,先说江西省弋阳人李秉德在壬子年臈月,匪贼攻陷武汉省城,妻离子散的前因。次年220日,山西货客傅忠训来汉口,酒醉失银,醒后敬诵《明圣经》,翌日重回原地,竟遇李君拾金不昧的近缘。6月,据闻李君入行伍效力,获功衣锦冠带,李妻亦从黄州广慧庵买舟返家,一家团圆喜事。

 

    至于第3篇,一段相关万里茶道 罕为人知的轶闻:

 

    余持身涉世,每問諸心,而於神道,初未之盡信也。向者道出樊城遇好善者送有《關帝明聖經》,言感應之理,極為詳明,謂一念之誠,即可上通於帝,今猶疑信參半焉。蓋以勸善之士,假神道以勉人,敬信善果,大都如是。

 

    客秋後八月,余由福建辦茶,比行將抵黃河岸,賊匪突至,當日同幫者,共十九家,合計茶二千七百箱,余之二百七十九箱,亦在其內。邇時,跳樑醜類,以其重礙難移,於當月二十七日三更時,悉付丙丁。余亦料此物皆成焦土焉。然忽憶向之所得《明聖經》,極為靈驗,遂虔誠默禱,求為解脫,願刷印善書百部,以報上帝諄諄勉人之至意。

 

    寇退,檢點茶箱,一十九家僅剩三百件,而本號之茶,猶剩百五十有二焉。其他號,或一家僅留數箱,或一家一箱俱無,余之得以異乎眾人,所以僥倖者,仗神力之處居多。《書》曰:至誠感神。孔子曰:體物而不可遺。斯言真不我欺也!夫而後疑信參半者,敢不陟降左右,敬信而無疑耶?余刷印告成,敢以質之同志君子,以共諒此微衷可耳。同治癸亥年九月二十二日,東口弟子姜玉興謹序。

 

5:清季台湾中部阿罩雾林家进口福省“隆记茶庄”代理武彝岩茶“状元魁”的木质茶箱(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67:“颜源峰茶庄”将武夷和安溪岩茶输入宝岛时加盖双龙抢珠及外语的商标(黄雨亭提供,杨永智拍摄)

 

819434,通过台湾茶商公会审定彰化市南门林茗美茶庄引进福建安溪飞凤岩特制天然特色铁观音包装纸局部(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原来是开设在冀省张家口的茶商姜玉兴,将自家从闽省批来的279个茶箱,混入在联合了19家茶行,总共2,700个茶箱一体运输:估算顺着长江运抵汉口,逆汉江载至襄阳,下船后改走路运,利用骆驼等驮畜拉到黄河畔,有一路走东口(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另一路走西口(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孰料,1863年农历827日三更时分,茶帮大队行至黄河边,碰上抢匪拦道打劫,惊惶之际让他想起:稍早从樊城乐善者惠赠的《关帝明圣经》,立马虔诚祷告,还许愿刷印善书百部作为反馈。历劫过后,清点毁失幸存的300个茶箱,居然还有152个正是自家商标!于是,他选在同年922日出版前夕,特别写叙道因,见证殊胜。

 

92019119日,位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板底街高铭发茶庄 拣选远从闽省武夷山天心岩特产老欉水仙岩茶的传统外包装(高培材提供,杨永智拍摄)

 

    透过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张平乐副教授跨海横空添注地名,万里不辞交流心得,深感厚意,且借结尾特申谢忱

 

 

 

 


 

教场依旧年画存:从上海嵩山道人佳作浮想

$
0
0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早于1998329日至410日,我接受座落在日本东京都目黑区日本民艺馆柳宗理(1915?2011)馆长的力邀,偕同南京市民艺学者张道一教授、山东省木版年画专家谢昌一老师飞赴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两首府,进行相关中国木版年画官私典藏的学术调研。很不巧,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最负盛名的圆形阅览室先在前一年的1025日,为了因应搬迁新馆而暂时封闭,我们只得改赴新馆,由中文部吴芳思(Frances Wood)主任亲自接待,得见从敦煌辗转脱售入藏的唐五代雕版印刷佛画,加上购买苏杭细腻风韵的清初木版年画甚多。

 

    极幸运地,邻近下榻酒店不远处,抓紧半日光阴,连袂拜会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1916年成立)图书馆,自搜罗全英图籍重镇而名闻遐迩的宝库里,惊艳邂逅一大批在清末民初,由上海旧教场、广东佛山镇手工刊刷的木版年画与民俗纸马,我至少寓目以1894年爆发第一次中日战争(First Sino-Japanese War,即甲午战争)为画题的佳作即有:〈孙夫人会同刘小姐台中彰化县大胜〉,左下角框外刷印上洋吴文艺印木记。还有一幅〈捉拿倭俄奸审问正法〉,标题之后落款光绪庚子孟秋(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农历7月),嵩山道人作,四周边框虽然被保护卡纸遮蔽,画店木记无法辨识,正是我与嵩山道人遗存作品初相见。

 


1上海旧教场“吴文艺斋”刊印〈孙夫人会同刘小姐台中彰化县大胜〉木版年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典藏,杨永智拍摄)

 

     200910月,北京中华书局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慎重发布,这是赓续19907月,北京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以来又一煌煌巨作,两本书的灵魂作者就是与台湾学术界、收藏家交谊匪浅,名扬宇内知名汉学家李福清(RiftinBoris Lyvovich 1932?2012)教授,他在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出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神话、民间文学、古典小说、木版年画、中俄文化交流史多元课题的钻研。打从1992年以来,飞抵宝岛讲学逾十载,先后应聘新竹清华大学、台北淡江大学、台中静宜大学及东海大学,讲授“中国民间文学”“《三国演义》”“台湾原住民文学”等课程。2008529日,已先荣膺俄罗斯学术史上专业研究中国文学的第3位科学院院士。

 


2李福清院士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华丽装帧(20131222杨永智于“硕果如花:十年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现场拍摄)

 

详细拜读《俄罗斯藏品卷》一巨册,涵盖该国总共24处典藏机构和两位私人收藏的精华,归纳发布372幅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的产区,主要来自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上海市,旁及北京市、山西平阳、四川绵竹、湖北武汉、福建福州、广东佛山、苏州桃花坞。分区之后再析陈:各类神像、历史传说戏文故事、娃娃美人、吉祥图案、民俗节庆、时事新闻、劝善戒恶,精刷稀觏图版,并搭配简略说明(令我非常惋惜的是大多数实非出自李院士亲撰)。正编达439页,附录超出100页,收录〈译者短言〉、〈中国木版年画在俄罗斯〉、〈收藏中国年画的俄罗斯博物馆和图书馆〉、〈俄罗斯学者关于中国民间年画研究成果目录〉4篇文字,近10万字的学术积淀,在李院士众多代表作当中名列前茅。

 

    是卷也不辞辛苦采访到上海旧教场木版年画风格的佳作,在上海市“时事新闻”子目项下与甲午战争的台湾、朝鲜关系者,首推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彼得大帝人类学与民族学博物馆(珍宝馆),早于1907年入藏4幅居冠,即是“嵩山道人”〈刘军门镇守台湾黑旗兵四海闻名〉(“筠香斋”出品)、“台湾捷报馆”印〈刘大将军擒获倭督桦山审问〉(“吴文艺斋”出品)、〈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吴文艺斋”出品)、〈恢复朝鲜〉(画店未刊)。

 


3:上海旧教场“筠香斋”刊印嵩山道人〈刘军门镇守台湾黑旗兵四海闻名〉木版年画(翻摄自《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

 

2011416日,由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民协合办“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工作成果发布暨总结表彰会”,邀集国内各主要年画产地的工作者和传承人代表,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层“河南厅”。我以《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2卷本的《漳州卷》及《拾零卷》编委代表列席,偕同湖北省襄樊市老河口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文(1972?2019)师傅、《俄罗斯藏品卷》劳苦功高的中文译者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阎国栋教授合影之后,一起获颁“特殊贡献奖”,还有《上海小校场卷》特装书函乙册。

 


4:陈义文师傅(第二排右一)、阎国栋教授(最后排右三)偕我(第二排左五)在“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工作成果发布暨总结表彰会”合影

 

品览《上海小校场卷》,不仅网罗上海图书馆珍藏新闻时事类木版年画:〈董军门杨村设计敌西兵图〉(1900年农历714日由“嵩山道人涂”),也辑录纯粹墨线版单刷〈三百六十行〉市井人物写生系列,就在第3册署名“嵩山道人写”,第6册与“王礼记”合作,署名“甲午,嵩山道人写”,第12册署名“光绪甲午之春,嵩山道人作”,第17册署名“时在光绪乙未年,吴锦增制,嵩山道人写”。

 

不仅补强旧教场“王礼记”与“吴锦增”两家名店型录,编委会还征集到同街坊另一家老铺“源兴”纸号所出:〈华英月份牌福禄寿八仙全图〉(增锲“上洋新北门内旧教场中源兴印造”木记,光绪26年使用,1899年印妥)、〈姜太公在此百事无禁忌〉(增锲“上洋源兴制”木记)、〈孙行者闹龙宫〉(增锲“上洋源兴制印”木记)、〈施公案朱光祖行刺黄天霸〉(增锲“源兴号印”)累计4幅逸品,诚属难能可贵。

 

20145月开始,座落于日本京都市“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共同携手,正式啟用“描かれた日清戦争~锦絵?年画と公文书~(绘画中的甲午战争:锦绘、年画和公文书)”网路特展,其间有关“大英图书馆所藏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关系版画类”,特别引起我极高的兴致,有心瞩目的文友迄今仍然可以进入官网点图欣赏:https://www.jacar.go.jp/jacarbl-fsjwar-j/gallery/index.html

 


5:日本JACAR网路特展刊登大英图书馆外观(截图自日本JACAR官网)

 

浏览超过60幅包括木版年画与石版油印画报的纸本图像,我尝试以完成品形式粗分两类并札记于后:首先是单刷墨线者计9幅:1.由“香港电报局”、上海“筠香斋(新北门内穿心街口)”共同出品〈宋军门克复韩京〉。2.由“香港日报馆”、上海“吴文艺斋(上洋旧校场口)”共同出品〈刘永福镇守台南会同生番大胜〉。3.由“台湾捷报馆”、上海“吴文艺斋”共同出品〈刘大将军擒获倭督桦山审问〉。至于4.〈台湾官绅会议不允割地〉5.〈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皆由“吴文艺斋”单独挂名上市。6.“沈文雅(上洋邑庙西首)”亦出品〈全台绅民协助嚮银/公举唐宪民主总统/国号永清〉。7.“文仪斋(上洋邑庙西首)”出品〈高丽陆战得胜图〉。8.“东来斋(邑庙)”出品〈中日水陆交战得胜图〉。还得加上9.店号未详(板存三马路“新闻报馆”对门)出品〈牙山得胜图〉。

 

其次为多色木版水印套版完成者计11幅,暂且简介彼时的氛围:运用近代石版油印技法流布新闻时事的宣传刊物,犹能点阅地处高丽仁川港口的“战必胜斋”,精绘《剿倭画报》第一、二册,每册定价5分,第一册封面刷于绿色纸(第二册改易桃色纸),同时镌明:“倭奴无理肇衅,侵我藩服,害我华商,凡我食毛践土之人,同深义愤。本斋特请名手,将剿倭得胜情形,绘图贴说,以快人心,以纡公愤。此后有闻必录,蝉联而成,按期出售。今先绘出两图,以慰诸公争先快睹之愿,如所印无多,赐顾者请速向上洋棋盘街'十万卷楼'购取可也,战必胜斋谨启”木记半叶,其中所谓“特请名手”,从日本网路特展仍可观览张树培(松云)、陆士勋(小芳)、筱颿、望平东馆主人的佳作,例如〈撃毁倭舰图〉石印版画,“望平东馆主人”犹不忘添上识语:“爰将当日情形绘图,以供众览,俾天下同仇敌忾者先覩为快也”。

 

    同类型命题的木版年画当然应运而生,趁机云涌:1.由上海名手“嵩山道人”执笔〈叶军门水陆连捷图/倭奴占踞韩京图〉,付与高丽仁川港口石印五彩局“必胜斋”,于大清光绪20年(1894)农历7月套刷,再寄上海“源兴纸号”(新北门内旧校场)批发。2.也是在当月,他于“问心艸堂之南窓下”,完成〈牙山大捷图/倭奴占踞韩京图〉合刊。3.推测大约在同时,尚有一幅〈凤凰城埋伏地雷/宋宫保大胜摩天岭〉,都交给“必胜斋”石印,让“上洋邑庙西首瞿家衖底团扇作内”寄批。4.同年农历9月,“嵩山道人”续将〈捉拿倭奸审问正法〉定稿,画幅右下角框外添刻“仁川必胜斋石印”木记。5.也在同一年冬天,他写就〈刘军门镇守台湾/黒旗兵四海闻名〉画样,委交“筠香斋”(上洋新北门内旧教场南姚医马衖南首)套刷问世。

 

    非但只见他为前述画作题名,自署“梅州隐士”的画师亦绘制6.〈朝鲜水战得胜捷图〉。加上“吴文艺斋”出版过7.〈宋宫保聂军门连山关大胜捷图〉、8.〈宋刘二帅克复九连城〉、9.〈月夜大战高丽平壌城〉木版年画至少3款。“香港电报局” 纠合上海城外“金液玉泉楼”、城内“春风得意楼”联名生产10.〈牙山捷报〉与11.〈恢复朝鲜得胜捷图〉,惟见相互争辉,各擅胜场。

 

    透过沪上画师“嵩山道人”“梅州隐士”绘稿,是否运用高丽仁川港“战必胜斋”的石版画报技术﹖或是标榜“必胜斋”石印五彩局假托“石印”之名,行“木版水印”之实﹖甚至,有可能全都出自上海棋盘街“十万卷楼”“邑庙西首瞿家衖底团扇作内”,旧教场“源兴纸号”“筠香斋”“吴文艺斋”老板们的指掌估量,号召舶自朝鲜,实乃自产自销!我推想肇因莫过于民心善变嗜鲜,市场吸金海纳耳。

 

    多年以来,我依旧考索由“嵩山道人”题签〈捉拿倭奸审问正法〉木版年画,构图相仿者至少有3款,局部细节歧出,分外耐人寻味:首举入藏伦敦大英图书馆者,纸幅纵34.6 cm,横57.3 cm,画题落款:“光绪甲午季秋(光绪20年,公元1894年农历9月),嵩山道人作”,右下角框外刷印“仁川必胜斋石印”木记,左下方“营门”处镂雕一面太极旗,旁镂“高丽将军”4字,路过的囚车也插立旗帜,上刻“高丽义兵解审典刑”8字,在审问殿宇檐下悬挂书写“禁止喧哗”4字兽首牌一片。

 


6:大英图书馆典藏嵩山道人作〈捉拿倭奸审问正法〉木版年画局部(截图自日本JACAR官网)

 

再观察20171217日,“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影像手迹文献”专场,拍出一纸23,000元(RMB)的〈捉拿倭俄奸审问正法〉木版年画,著录“光绪年桃花坞木版套印”(按:实为上海旧教场风格)。纸幅纵32 cm,横54 cm,画题落款:“光绪庚子孟秋,嵩山道人作”,左下方“营门”处镂雕一面太极旗,旁镌“拳民头目”4字,路过的囚车也插立旗帜,上刻“义和拳民解审典刑”8字,在审问殿宇檐下悬挂书写“禁止喧哗”4字兽首牌一片,画影尚可参见:http://www.thjc.cn/web/auctionSearch/searchResultList?searchText=捉拿&pageno=1&pageSize=20&resultType=1&auctionType=1

 

    202043日,我收到冯研院毕业高材生张礼敏博士从北京捎来的一道飞鸿,热心分享由山东文友辗转自法国回流的〈台湾口拿倭奴正法〉,纸幅纵37 cm,横63 cm,画题落款:“本月初二,嵩山道人作”,左下角框外刷印“上洋新北门内旧教场源兴纸号印”木记,恰可验证该纸号曾经在1894年农历7月,也是由“嵩山道人”摹画〈叶军门水陆连捷图/倭奴占踞韩京图〉的又一款佳作。

 

    照样在左下方“营门”处也镂雕一面太极旗,旁镌“刘、林、杨大人”5字,倘若从同系列作品对照,应指刘永福军门、林时浦绅富、杨西园军门。路过的囚车插旗改刻“义兵解审典刑”6字,在审问殿宇檐下悬挂书写“严拿盗贼”“禁止喧哗”各4字的兽首牌两片。

 

我生于宝岛,浸濡乡梓文征经年,关系甲午战争纸本史料层出,满目琳琅纷呈,盈耳众声喧哗,当年衍生的木版年画选题,或许反映彼时群黎盲从跟风,凸显画商道听途说,填海移山,扭曲真相,实在不足为训﹔拳拳在意者无非制版画师、掌刀刻匠、印刷纸铺与行销脉络的串联互证,倖存不少参考价值。至于营帐前悬立兽首立牌,则是昔日官衙审判的排场摆设,迄今遍及全岛的正神道庙,屡见“风雨免朝”“诸神免参”牌板遗存,或髹彩,或细琢,古色犹未减丰神。

 


7台湾鹿港天后宫遗存清季“风雨免朝”狮首及虎头彩绘木牌(202041杨永智于“鹿港天后宫文物展”现场拍摄)

 

    静水流深,日本东京都柳宗理馆长、俄罗斯莫斯科李福清院士、湖北襄樊老河口陈义文师傅陆续蒙主宠召,接连羽化登仙,如今墓木已拱。晚生小子似我,且看世局丕变,祈愿法天行健,勉励“防疫”不息,身强体壮之余,倚仗前辈肩膀,翘首远瞻,乐观挺进!时在庚子清明,后学杨永智熏沐自期。

 


 

京津扇面高丽纸:戴廉增年画逢韩纸契合说(续)

$
0
0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四、韩国雉岳山缔翰墨缘

 

    2016528日,我伙同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已退休的薄松年(1932?2019)教授以及天津美术学院姜彦文讲师,飞赴韩国原州市雉岳山明珠寺的“韩国古版画博物馆”,参加该馆举办第7届“世界古版画文化祭:国际学术大会”,就在宣读会议论文并且演示宝岛传统木版年画印刷活动之余,乐与首尔庆州大学郑炳模教授(兼任韩国民画学会会长,韩国民画中心理事长)相见欢。透过他的引荐,结识了正在该校文化财(即文化遗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金宪柱,后者在两天的会议中不仅全程参与聆听,也同我多有互动。

 



1:勾勒天津紫竹林教堂与租界风情的半印半绘扇面(韩国古版画博物馆典藏,杨永智拍摄)


22016527日,金宪柱(后排中立者)同我(前排左二)于韩国古版画博物馆学术会议首日结束时合影(李梅拍摄)

 

下山才过不久,76日,金宪柱即修书向我征询:“我一直对于中、韩两国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年画颇感兴趣,我将要撰写的学位论文的主题,也是关于中国年画跟韩国民画互动的因素和影响。近世朝鲜政府每年都会数度派遣由官僚、译官、商人、画师、奴婢等各级的人物构成的访华使节团,造访盛京、奉天、锦州、承德、顺天府与北京,他们也许受到了各地方年画的影响。不过,我难找关于中国年画传播到朝鲜的资料”。

 

我要先特别郑重推荐的是《燕行录》,这是一系列关于中国燕京之行档案的总称,溯自明清两朝,朝鲜使团来华的官员将其闻见逐一笔载的全纪录。一般选择在每年10月或11月初,从汉阳出发,在12月底之前抵达北京。大多利用陆路,沿途通过平壤、义州、鸭绿江、凤凰城、连山关、辽东、沈阳、辽宁、沙河、山海关、通州。大约需要5060天,总长约莫3,100里左右。团员们在饱览书肆与风景名胜之余,还能够偕同中国官员和学者们(包括西洋传教士),加上百工庶黎,进行多元交流。不仅是内容与时间都涵盖广泛,不啻成就韩国人对于中国认知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具备相当的真实性,也间接成为探讨清代中国社会文明的稀珍资料。

 

尤其是当中囊括了:(1)金昌业(1658?1721)《老稼斋燕行日记》言及康熙51年(1712)农历1224日,途经蓟州,“过鳌(按:‘鳖’字误写,本应作‘别’字)山店,店在山嘴下,买卖极热闹。遂下驴,入一店,坐凳上,见店中积纸画无数,书问:何用?店主书‘门神’二字,盖元朝所用也。其人仍问曰:府上亦用此否?余答曰:与大国一样”。[1]2)李宜显(1669?1745)《庚子燕行杂识》在康熙59年(1720)的记载:“归筑当中设大门,而门之左右挂彩画”。[2] “见村落间祭先生之处,无神主,只画像于片纸,贴于梁壁之间,前置一板,列排炉盒之属,以时焚香而已”。[3]3)崔德中(生平未详)《燕行录》亦提到:“自松站以后,山谷之间幸有一二人家,而家之前必构神堂挂帧,而或以关公之像,或以佛像矣”。[4]透过金宪柱耐烦检视,居然让他梳理出至少3位,相关中、韩两国使用木版年画(以及神禡、祖先画轴)的4则重要线索!

 


31712年农历1224日,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关于中国门神的记载(金宪柱整理)


4:《燕行录》行迹示意图初稿(金宪柱整理)

 

2016711日至27日,金宪柱与首尔弘益大学色彩研究所卞仁浩教授连袂飞抵北京、天津参访两周,我略尽地主之谊,先在17日午后,引领两位参访杨柳青镇石家大院畔的“玉成号画庄”,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师傅作简扼的口述记录;隔天一早,再包车远赴东丰台镇,承蒙“义盛做画店”第5代传承人董静师傅、“顺德成画店”后人韩富芝老板、芦台镇“恒盛画店”后人余雨来先生热情款待,无私提供先辈遗存,饱览各家画店累代递藏、历劫幸存相关于木版年画、手工彩绘的文献纸本、制作耗材及雕版实物。



52016717(右起)卞仁浩、金宪柱、霍庆顺偕我在天津杨柳青镇“玉成号画庄”合影(李毅凡拍摄)

62016718日,我在天津东丰台“顺德成画店”坊旧址金宪柱解说(李毅凡拍摄)

 

731日,金宪柱返国后来信:“在天津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很难得的,对我很重要的,都是有了您和姜老师的帮助才可以的。谢谢!特别是您给我的王耀庭先生写的文章和‘戴廉增世家’的报导,对我真的必要的。我就要开始写论文,请您继续指教我好吗?立马提出恳求的意愿。82日,卞仁浩教授也捎来谢函:“这次我来访中国时热情款待我,谢谢你。我在天津看了好多珍贵的作品和收集了我想了解的信息。我已经多次来中国,没有这次那么收获得多,都是多亏你们的帮助”。

 

911日,金宪柱再修书:“我在写一篇关于韩国收藏戴廉增木版年画的文章,觉得清末时期很多年画传到朝鲜,想了解韩国收藏的年画是怎么传到的?是谁?从哪儿店?朝鲜人怎么用?等问题。戴廉增画店在天津、北京、炒米店、东丰台、沈阳等地应该有分店和销售店吧。我将在韩国继续寻找戴廉增的年画,还要找关于戴廉增的分店和销售点的具体信息和资料,请您推荐一下符合的资料”

 

2017521日,他犹續函:“我剛讀完了您發給我的文章。您常給我的許多文章對我很有幫助,真謝謝。我正在撰寫博士論文,主題是關於流入韓國的戴廉增年畫的研究,推究該年畫的流入途徑、時代,原因和影響程度是主要目的。我要先整理戴廉增畫店的歷史,蒐集韓國所在的戴廉增年畫和韓、中兩方的近代資料。請您繼續指教和忠告我吧”!

 

    2019112日,他欢喜电告“谢谢您发给我好的资料!我将在今年4月发表论文,并进入博士学位的程序,题目是:《传入朝鲜的戴廉增年画》,多亏了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祝您健康、学术活动充满活力”! 718日,我终于企盼到他通知的天大喜讯:“多亏了您的关怀和帮助,我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按:经过修改另题作《关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杨柳青年画研究》)在大学审委会才刚通过。三前年我去天津的时候,杨老师帮了我很多忙,还继续给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所以我能够顺利地写论文,谢谢”!

 


7:金宪柱学位论文的指导郑炳模教授惠赠代表作《书架图》签名本(杨永智提供)


8:金宪柱通过文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与扉页题签(杨永智提供)


9:天津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出品〈翠屏山〉三裁年画墨线版局部(杨永智拍摄)

 

“那些沉默的岁月是深沉的,只有等到时间的跨度长了,我们才能自我观察,继而,塑造出一个我们自己的故事”。本文繁琐冗长,芜杂时有,夹叙尚且未议,发明终究不论。其间,对于运用繁体字书写,流传宝岛的早期风俗掌故,在国內各地亦属稀珍难寻,我已经陆续转达予金博士知悉,料想斟酌再三,或已镕铸成说。如今,抚案称快、击节欣慰之余,犹莫忘重拾旧图纸,补缀新线索,非敢侈言能够为他的学术鸿论凭添锦绣,但殷切企望周知宇内同道,权充来日商量砥砺,赓续钻研的不同视角。



[1] (韩)林基中主编:《燕行录全集》,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10月,第32卷页525-526

[2] 同前注,第35卷页400

[3] 同前注,第35卷页463

[4] 同前注,第39卷页453


 

古纸新用之美

$
0
0



6月2日,在南漳县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古法造纸第八代传承人秦明炎正在教女儿和徒弟如何抄纸。

今年61岁的秦明炎出生于薛坪镇龙王冲村五组,1987年入赘到陈廷彬老纸匠家为婿,成为古老的土法造纸漳纸工坊的第八代传承人。

尽管时代变迁,从事几十年造纸的秦明炎一直坚守着古老的土法造纸工艺,并创建了漳纸工坊和手工纸传习所。2012年,改良后的手工书画纸问世。秦明炎传承父辈土法造纸工艺,在手工造纸上一做就是42年的事迹,先后被《南方周末》、央视CCTV10《探索·发现》栏目《身边的艺人》等报道。

为了使祖辈留下的古老土法造纸工艺延续下去,秦明炎将这一技术传给了大女儿秦发慈和徒弟周小陶。

熊明银摄影报道  20200608《襄阳日报》




 

漳纸工坊走进武汉江夏非遗馆

$
0
0
2020年6月6日,武汉江夏纸坊一家公司和私营投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即将开馆。其内容涵盖了古法造纸、木版年画、汉绣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旨在让更多市民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来自湖北省南漳县漳河源漳纸工坊的纸原料、文献资料也被馆方进行了陈列。









 

王占北手工皮纸展落户十堰

$
0
0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授王占北先生,历时一年独创的手工皮纸展览,6月8日,在湖北十堰张湾区花园村展厅布置完毕。此次展览展出皮纸作品和介绍镜框94幅。涵盖皮纸材料种类、造纸工艺、造纸工具介绍、皮纸样品、皮纸基础知识等。同时展出30多位书画家在皮纸上创作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彰显皮纸特性。此展厅也是本地民间手工艺研学基地。










 
Viewing all 22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