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情到深处,艰难险阻有何惧!作者: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2018年4月21日,拾穗者“第九期漳纸工坊手工纸研习营”正式开营,研习营为期两天。
从2011年开始,拾穗者发起与纸民、志愿者共同实施的漳纸工坊项目已经坚持7年。
今天,我们仍不忘初心,重装出发,沿着数年来民间人士开辟的公益小径,发现荆山自然和人文之美,汇聚跨界之社会正能量,用影像讲述漳河故事,践行"活化传承
生活美学 环境保育"之理念。
不忘初心 整装再行
4月21日 星期六
清晨,雷雨交加,天气情况恶劣,似乎要阻止我们的前行。拾穗者成员与参加研习营的营员们却无比坚定的要前往研习营的目的地“漳纸工坊”,大家不断的商讨着各种预案,以确保此次研习营万无一失,多种预案制定完成,整装出发。
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的陈氏传统造纸作坊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本,是具有“活化石”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河,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界处,背靠荆山,面向江汉平原,发源于湖北省南漳县境内三景庄,流经远安、荆门,于当阳市两河口与沮河汇流为沮漳河,再经枝江、荆州区,于沙市注入长江,全长202公里,总面积400平方公里。
漳河源头的中场古法造纸作坊位于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的漳河峡谷中,距襄阳市约120公里。
自2004年以来,拾穗者关注、拍记传统手工纸传承和生存,陆续在《南方周末》、《中华手工》、《旅行家》、《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大武汉》杂志、《新襄阳》杂志分别报道,制作纪录片《漳源纸事》获国际奖项。
2011年,《漳纸工坊--漳河源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启动,由南开大学校友资助;改良的手工纸“漳纸一号”试制成功;建成吊索桥、生态厕所各一座;布展手工纸陈列室;《中华手工》杂志授匾漳纸工坊
“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徒步跋山 不畏险阻
4月21日 星期六
天,变幻莫测。车辆行进至山间时,天公作美,雨停了,阳光一束一束从云层中照射出来,山间不知名的小鸟也嘎嘎的与我们打着招呼,薄薄的烟雾缭绕着连绵的山峦,山间的景色无比怡人啊!坚定的做有意义的事,天也会无比眷念吧!
车辆经过南漳路过三景,直到龙王冲。山间小路,弯弯曲曲,刚进村的道路铺设为水泥路面,刚过龙王冲村委会,需行进一段砂石公路,由于下雨的缘故,车辆无法到达指定的停车地点,营员们修整准备徒步前进下山。
下山的路,无比陡峭逼仄,每一步石阶交错各异,雨后的石阶也更湿滑,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一脚下踩实另一脚跟下,这一段下山路完美诠释了“脚踏实地”的深层意义,行径过此段山路,之后的人生便定会“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
驱车2个多小时,徒步艰难下山1小时,透过山底密麻的竹林,映入眼帘的景色请看图后自行发出感叹的语气“哇”......
雨后溯溪 探访老屋
4月21日 星期六
到达目的地,陈家老屋“漳纸工坊”研习营营地,老屋主人秦明炎与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早已准备好的山间美味正一盘盘端上桌(山间美味篇,稍后呈现)。
营员们大快朵颐的吞咽着,桌上佳肴都如此鲜嫩、如此柔软、如此清香,在城市里我们已许久没有品尝过如此清新的食物。营员们稍作休整,换上主人早已准备好的装备,拖鞋、细竹竿,捥起裤腿,准备趟河而行,前往上场、下场,开展第九期研习营活动之探访老屋及造纸作坊。
温馨提示:溯溪需要注意安全哟,特别是夏季来临,溪水变化多端,出行前一定要留意当地当时的天气预报情况。
锣鼓喧天 升起号匾
4月21日 星期六
嗨......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吹起号来,迎匾咯......
拾穗者此次前往还为“漳纸工坊”带来了由襄阳市政府颁发的“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纸制作技艺”匾额。乡村在结婚、祝寿等送匾额祝贺时都会举办一场非常隆重的传统仪式叫“升号匾”,以乐队为主,一般由六七人完成,整个过程分迎匾、接匾、暧匾、赞匾、升匾几个步骤。主持者周支书手端匾额,在乐队的跟随下向上方行礼,然后左三圈右三圈,口中用押韵的说词将匾额的来历说得无比美好。现在虽然程序有些简化,但仍然具有庄严的仪式感。周支书歇息下来,叹惋的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了,传统的手艺也就只有我们这些老人啦,哪天老人没了手艺也就没啦。”
熊熊篝火 激情思考
4月21日 星期六
点燃篝火,大家围火而坐,火苗从搭建的杂木堆中袅袅升起,不时的飞溅出点点火星。火热迅速温暖所有人。大家畅所欲言,思考着漳纸工坊的未来,探讨着漳纸工坊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要如何急切的面对和解决。我们多么希望今天的漳纸工坊如这熊熊的篝火激烈而热闹。如今的漳纸工坊却如老屋边此时的漳河水冷洌安静而寂寞。夜已深,山间黢黑无比寂静。
撸起衣袖 体验造纸
4月22日 星期日
晨曦,听见屋外湍湍的水声,分不清是漳河水的流动还是山间的雨落,屋外传来三三两两细碎的聊天声。站在老屋二楼房间窗前往外看,水渠旁,大家已经开始一天的洗漱,从水渠中舀一杯水,将毛巾放进水中来回摆动,一切都回到了从前。
新的一天,新的体验,古法造纸。
我听着漳河水流动的声音,渴望着美好结局;他明白,我不舍,他明白,我的心有多么眷恋这里,他明白他明白,于是转身径直向山外走去。
拾穗者,每年背着行囊走进这里,他们迫切,只因一年又一年。
与秦大哥挥手告别,他明白,我们明年会再来。他依然在这里坚守着,坚守着陈家老屋,坚守着古法造纸的手艺,坚守着那份无法撼动的情。
拾穗者,再次走进漳纸工坊,再次回到城市,再次带着无数的思绪守望故乡。
第九期“漳纸工坊——手工纸研习营”顺利结营,可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及宣扬仍在继续,拾穗者希望通过开展各种方式的研习营,让更多的人亲密接触传统工艺,亲身体验传统工艺,亲自体会传统工艺的魅力,以多样的方式将传统工艺延续传承下去。传统是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人人尊敬的文化。深厚的传承,在生活中自然地流露着悠悠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