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数字阅读日益普及下,许多爱书人士依旧眷恋指尖翻过书页的美好,从题字、设计、装帧、纸质及书本呈现样貌,所彰显出书籍主人的品味,都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阅读氛围。这一次爱阅读者众所期待的古籍书拍卖会即将于‘大行拍卖行’登场。……本次拍卖主题定义为‘台湾关系’,涵盖所有与台湾相关的议题、人文、风土、景观等作品,分别从晚清年代、跨越日治时期、再到国府迁台后,为爱书人士划分了三大藏书阶段,并细细归类出中式古籍、文献、期刊、限定本、特别装帧、作品集、武侠、漫画、手稿、现代繁体、现代文学等11大类别,总拍卖件数高达243件,实为业界创举。”[1] 2017年8月4日与5日,我安排在艳阳高照的午后,兴奋奔赴位于宝岛台北市忠孝东路二段26号的首展现场,抢先拜览希觏珍罕的图籍纸本,也获得拍卖行王薇婷经理不吝分享策画过程,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侯淳耀硕士生全程协助调度。于今,乃不忝固陋,草撰心得数篇,或能提供宇内同好们鉴古知今、浮想联翩的研究材料。
图01:台北市“大行拍卖行”发行的宣传邮卡(王薇婷设计)
图02:〈台郡天公坛碑记〉卢崇玉位列“总理”第十名(杨永智拓印)
台郡“松云轩刻字店”(也称“印坊”)的店长卢崇玉,字耀昆,父亲卢延振自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南门外二十都沙美乡,涉洋迁徙至台湾府城下南河一带定居(今台南市和平街、看西街附近)。清代的店址座落在台湾府城内上横街统领巷,根据已故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石旸睢(1898?1964)的考订,就是现在台南市中区永福路152巷20号,第三级古迹陈氏家庙“聚德堂”(清代属于台郡西定坊下大埕,南明郑氏部将统领右先锋陈泽的故宅)的左畔。卢崇玉后人卢灿圭(1913?2013)追想起:“我们家要进去之前有一个小门,入小门后有一个埕,埕之后才是大厅,我们家是单伸手,就在伸手的部份作印刷。”[2]
如今,在台南市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的“天坛”后殿,回廊右壁里鑲嵌一方花岗石,這是清咸丰5年(1855)10月竖立〈台郡天公坛碑记〉,清楚镌题着卢崇玉位列首事人员最高阶层“总理”第十名;在三川殿右侧壁上,也保存着大约同时打造的〈台郡天公坛创建捐题碑记〉,浮现出“职员卢崇玉捐银二十大元”和“松云轩捐灵签诗板二付”[3]字迹。咸丰8年(1858)元月,該廟又樹起〈台郡天公坛建園塑像捐題碑记〉,胪列出卢崇玉、卢崇献与卢崇南三人的名字,卢崇献更以“协事”的名义落款立石。
图03:卢延振世系图(杨永智制表)
我再检视“松云轩”历来闻见的纸本出版品,道光年间有13种,咸丰年间有34种,同治年间有7种,光绪年间有12种,年代不详有2种,累计至少发行68种。[4]从道光10年(1830)到同治10年(1871)42年之间出版逾54种图籍,全台书坊应该无出其右者,我认为这是“松云轩”的全盛时期。光绪朝以后的印书,卢崇玉的继承者似乎只能墨守旧板,翻印重刷。他的二哥卢崇南,妻王意娘,育有二子,次子卢乙(1868.8.18?1915.10.20),本名福杰。日治时期户籍誊本登记的职业是“制本职”,以贩卖书籍营生,勉强维持。他又担任台南市西来庵意诚堂的正鸾生,主持降笔扶乩的宗教性事务。妻赖雀(1878.6.15?1932.9.28),缠足,育有二女一子,长女锦銮、次女锦治及长子灿圭。
1915年台湾爆发“西来庵抗日事件”,这是日本治台以来爆发的最大一宗武装抗日革命。起事人余清芳“为招募党员之手段,分为食斋者所爱读之书册经本”,利用民间信仰的力量,结合卢乙的出版专业,发行《北斗经》、《高王真经》、《志公祖师》诸书,进行鼓动人心的宣传策略。不料,功败垂成,沦为阶下囚,绳之于法。时年48岁的卢乙也被株连,同年6月中旬遭受拘捕,入狱判刑12年。[5]不久,感染痢疾,却坚决不肯服药,撒手人寰时,卢灿圭还记得才3岁的他跟着母亲用装盛啤酒木箱收尸的印象,父亲横死后,家境更是贫困潦倒,加上卢乙入狱之前还替友人担保,朋友无力赔偿也被波及,导致卢宅被查封。以洗濯业为生的母亲,茹苦含辛,乃至鬻女。后来为了抚养孤子成人,不得已改嫁求活,卢灿圭10岁以后只得追随母另适高雄县路竹乡郭氏。
图04:日治时期卢乙的户籍誊本(卢盛提供,杨永智拍摄)
卢灿圭回想:看到过母亲拿着棕刷沾墨印刷《三字经》、《千金谱》等小书,然后自行钉眼缝线;印书的版片大都放在箱匣里,部分还是请他人代刻,后来经济状况很差,就陆续脱售外人,连附近斋堂也来购买相关经忏的书版,有些版片也被当成薪柴焚烧,搬家时只剩下两箱多,后来也不知去向。笔者推测赖雀最迟在1921年之前,就将“松云轩”硕果仅存的书版辗转让渡,由高砂町(今台南市民权路一段)“昌仁堂”店主黄来成接手。此后,“松云轩”的旧刻书版,也只能是“为了在流通于台湾本岛与南洋侨居地,仍然再继续刊刷销售。”[6]
1945年3月间,“松云轩”的书版终于面临浩劫,美国第5航空队旗下三个B24轰炸大队的战机群,为因应4月1日即将登陆冲绳岛的紧迫,倾力瘫痪日军部署在台湾台南地区的武装部队与精神战力,累计11天的狂掷炸弹、烧夷弹及破片杀伤弹,命中市内重要街衢,破坏官舍民宅无数,进而引燃砖木构造的街屋群集体焚化殆尽,造成极大创害。[7]“昌仁堂”亦未能幸免于难,毁于战火,波及到拥有116年老字号的“松云轩”旧书雕板,[8]至此“几乎”全数葬身兵燹,功成身退,走入历史,也为台湾书坊雕版印书画上休止符。
图05:1836年刊刻《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全套书版(台南市德化堂提供,杨永智拍摄)
图06:2006年9月10日,在台湾屏东县潮州镇“孝爱仁爱之家”卢灿圭(前排中)、卢辉男(前排右)、卢盛(后排右)一脉单传(杨永智拍摄)
1997年7月17?19日,我赶到台南市龍華派斋堂“德化堂”(今台南市府前路1段178号),即将进行维护整修之际,受到堂方鼎力协助,配合架设竹制长梯,允许攀爬到正堂右次间神龛之上,构抓斗拱,再跃入蛛网密布、尘埃盈尺的阁楼内,只见满目经卷书叶散落、箱匣横陈错置,几乎经年人迹罕至,于是挽起衣袖,陆续将多年束诸高阁的典籍文物12箱端捧下楼。经过整饬的清代刻书雕版片,竟然包括道光16年(1836)刷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批注》的全套书版,“松云轩”毕竟还是遗存了一套给予晚生小子抚触体验的具体标本。[9]
图07:1836年刊刻《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版心下镌“松云轩造”(杨永智刷印并拍摄)
位列台北市“大行拍卖行”拍品编号第2号,命名《罗汉解》(实在应名《罗汉签解》),清咸丰年间(1851?1861)木刻本。书皮即封面,刊“《罗汉解》,浙江天台禅寺原编,台郡统领巷松云轩藏板,每本价钱□□”。首叶刊〈尊者位算法〉,落款“台郡松云轩卢崇玉谨识”,版心刊“台郡统领巷松云轩藏板”。附刊图像5叶。版框高12.7厘米,宽8.8厘米,每半叶8行,行16字,四周双边,版心上下黑口,单鱼尾,中刊《罗汉签解》及叶次,合计9叶。最末叶钤盖“梵天阁”、“淡北林氏积善人家”朱文印2方。书末加刊〈韦驮、伽蓝尊天〉绣像1叶。另外,笔者藏1部,朱文印2方改盖于首叶;世界宗教博物馆、北港李国隆各藏1部,未钤藏书印,其余皆同。
图08:大行拍卖行拍品《罗汉签解》书影(杨永智拍摄)
图09:林汉章先生分别钤印于《罗汉签解》笔者藏书的首叶(右)与拍卖品的第6叶后面(左)(杨永智拍摄)
图10:《罗汉签解》书末加刊〈韦驮、伽蓝尊天〉绣像(杨永智提供)
至于拍品编号第30号,题名《大藏血盆经》,在拍卖之前的某一位藏书家,已经使用日治时期日本大阪市“田边五兵卫商店”发行〈田边新药要览〉作废文宣品重作经典的书皮,取线密缝,惜不规整。封面印黄色纸,刊“咸丰二年(1852)开雕、信女林门卢氏敬刊、每部分□、住台郡统领巷松云轩内存版”。版框高12.3厘米,宽8.8厘米,每半叶6行,行14字,四周双边,版心上刊《血盆经》,单鱼尾,下刊叶次及黑口,合计14叶。第4叶刊“佛说大藏正教血盆真经忏,古杭昭庆寺慧空经房流通”。每半叶刊插图一幅,计16幅。第14叶刊“信女施吴氏敬刊”1行。附大正10年(1921)黄来成版权叶,定价金3钱;空白处楷笔加题“斗六街宋廷燎印送”1行。此外,世界宗教博物馆藏1部,首叶钤盖“郭东汉”、“梵天阁”、“淡北林氏积善人家”朱文印3方。嘉义黄哲永藏1部,在书皮底面楷笔书写“嘉义街陈门林氏碧叩谢”2行。笔者藏2部,皆保留大正3年(1914)店长卢乙的版权叶,正价格金3钱。
图11:大行拍卖行拍品《大藏血盆经》封面(杨永智拍摄)
图12:大行拍卖行拍品《大藏血盆经》梅枝蕉叶牌记(杨永智拍摄)
图13:大行拍卖行拍品《大藏血盆经》最末叶牌记与昌仁堂据旧版重印的版权叶(杨永智拍摄)
回想起我与台郡“松云轩”首回缔缘,应该溯自1994年元月14?19日,台湾新闻局为主办“第四届台北国际书展”,授权委托台北市“光复书局”规画主题馆“寻根探源:出版事业在台湾地区之演进”第2展项〈出版事业在台湾:出版文物〉,由文字编辑张碧华小姐代表,向我调借日籍文学家兼美书装帧家西川满(1908?1999)旅台期间自用藏书票参展。何其有幸,当新闻局胡自强局长在开幕酒会致辞后,我与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今南投县台湾文献馆的前身)主任委员林衡道(1915?1997)喜相逢,并和他的随行看护陪同观览,由台北市“百城堂书店”主人林汉章提供:台郡“松云轩”出版《玉历钞传警世》(1830)、《胎产必读》(1850)、《东厨司命灶君灵签卦解》(1849)、《万氏妇科》(1854)、《金刚宝卷》(1855)、《敬灶全书》(1859)、《罗汉签解》(咸丰年间)、《金刚感应图说》(另称《诵经灵验图说》,1861),《回生良诀》(1862)计9种罕觏版本,实在难得,留下绝佳的印象。
图14:《追寻文化台湾》展品摘录专刊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15: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林衡道主委赠予笔者的题词(杨永智提供)
光复书局为了配合该项特展,趁势推出《书卷》杂志特辑,邀约林汉章先生撰写专文现身说法,表列30种书目,以飨书友,并作结论:“在清代台湾印刷史上,松云轩的崛起与没落,几乎也是整个台湾文化的起落,从他所传留下来可见到的三十余种书册而言,将之视为珍宝实不为过。尤以童蒙书的刊刻帮助了台湾的启蒙教育,大量刊印的善书经册则丰富了台湾民间信仰的内涵。而最重要的是提供台湾读书人一个获取知识的空间。”[10]
图16:林汉章先生提供台北国际书展《罗汉签解》书影(翻摄自《追寻文化台湾》及《书卷》)
1995年11月,高雄市立美术馆黄才郎馆长委托我担任年度大展:“台湾传统版画特展”的策展人、特约撰述和审稿者,透过展览组张艾茹组长、组员应广勤小姐的全程协助,辑成《台湾传统版画特展》画册精印面世。其间,我力邀林汉章先生共襄盛举,虽然珍藏台郡“松云轩”旧刊本即将让售予世界宗教博物馆,仍旧热情且无酬交与笔者相关版本的自拍反转片,包含《玉历钞传警世》(1830)、《东厨司命灶君灵签卦解》及《太阳真经》(1849)、《胎产必读》(1850)、《东厨司命灶神经》(1852)、《大藏血盆经》《三世因果经》《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妙经》(1853)、《万氏妇科》(1854)、《王灵官真经》(1856)、《东厨司命灶君灵签》(1858)、《敬灶全书》(1859)、《大悲神咒》(1860)、《回生良诀》《志公祖师救现劫真经》(1862)、《百岁修行经》(1885)、《高王真经》(1901)等17种。
图17:台北市“百城堂书店”典藏台郡松云轩《大藏血盆经》封面与内叶(翻摄自《台湾传统版画特展》)
同时并由馆方正式发出公函,分别向台北市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今日台湾图书馆的前身)调借台郡“松云轩”出版《瀛洲校士录三集》(1851),情商岛内收藏家黄天横提供《杨忠愍公年谱》(1851)、《觉世真经宝训》(1853)、《戒杀放生图说》(1860)、《功过格》(1862)、《救苦真经》(1903);潘元石提供《居家必用千金谱》(1852),陈兆南提供《金刚宝卷》(1855),我则提供《三元赐福赦罪解厄延生保命妙经》(1847)、《金刚经注讲》(1850,经折装)、《太阴经》(1853)、《阿弥陀经》《观世音普门品经》(1854)、《诵经灵验图说》(1861)、《灵宝北斗经》《罗汉签解》(咸丰年间)、《台湾舆图》(1880)计9种,一并纳编〈版印图书〉单元的卷首。这是战后头一回如此以专题密集呈现读者眼前,满目琳琅,极一时之盛。[11]
图18:2004年7月出版《版画台湾》的封面与刊登日治时期台南德化堂旧貌的内页(杨永智提供)
图19:林汉章先生收到《版画台湾》赠书后使用日式旧邮卡题词予我嘉勉(杨永智提供)
肇因于台北市立美术馆选订2001年12月8日午后,为配合文建会主办“第十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黄才郎馆长接手承办“国际版画学术研讨会”,又邀请我在该馆地下楼试听室,以〈清代台南松云轩刻书版画察考〉为题宣读论文,内容引介了《罗汉签解》卷前附镌绣像: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十八罗汉、韦驮与伽蓝护法;《大藏血盆经》空白处加镂〈忏悔合掌图〉与〈三脚蟾蜍图〉。[12]并由台北市国家图书馆庄芳荣馆长讲评。
图20:台湾嘉义黄哲永收藏台郡松云轩《大藏血盆经》内叶(黄哲永提供,杨永智拍摄)
2005年年初,由该馆特藏组顾力仁主任出面邀约,塗静慧小姐居中连络,安排在该馆4楼善本书室于同年3月21日?10月31日,隆重举办一场由我提供藏品的“见证台湾雕版印书史:清代台南古书纪”特展,该馆发布文宣介绍:“提供个人多年搜集的珍椠孤本,展出清朝台南‘松云轩’[13]、‘德化堂’、‘东璧斋’、‘抽签巷’、‘天坛’、‘化善堂’等的出版品,包括多种的善书经文,使我们有幸得见一百多年前的文献资料,为当年台湾文化的发展及印刷出版史、民俗宗教学等,留下珍贵的历史纪录。”[14]4月20日下午3至5时,我还携带160张反转片,假该馆文教区421教室举行〈雕版与竹纸的对话:谈清代台南的古书〉学术讲座播放。
图21:导览手册封面(杨永智提供)
图22:图书馆善本书室展场(杨永智拍摄)
图23:2005年8月22日,张传财(东道主,左一)偕林汉章(右一)与我宴请日本“吾八书房”今村乔社长(后立者)于台北市餐厅酒酣耳热(郭荣华拍摄)
暂时位在台北市南京东路上的世界宗教博物馆筹备处,早于1995年委托江韶莹教授召集,由学者李丰楙、王见川、陈兆南与我一起开会研议,林汉章先生欲割爱让售一大批极为珍贵的宗教善书(包含“松云轩”版本不少)入藏,结果全体无异议通过。[15]2002年3月1日到次年2月28日,我接受台湾师范大学图文传播技术学系吴祖铭副教授的委请,参与台湾国科会委托“台湾科技文物及工业技术数字典藏之建置与推广知识传承的要角:印刷技术/子计划一:建构凸版印刷科技文脉的图文音像补助专题研究计划”。执行其间,曾经向世界宗教博物馆申请调借林汉章先生旧藏的“松云轩”版本进行拍摄,并且专程拜访当时还在台北市“新光华商场”地下楼的“百城堂书店”旧门市里录像,可惜影片在后制作时未臻理想,效果不彰,徒留遗憾。
2012年7月10日至来年元月13日,座落在新北市永和区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接受文建会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指导,规画在该馆6楼特展区推出“说教有理:善书宝卷典藏特展”,我亦提供自藏“松云轩”出版的《心经注解》(1837)、《金刚经注讲》(1850)、《诵经灵验图说》(1861)旧印本,还附带一本《台南徳化堂存银日清簿》(线装,丙午年(1906)孟春月初九日记载:“开‘松云轩’印经”1则)搭配参展。2012年8月26日午后,我再假该馆宇宙创世厅进行一场〈善书版画里的千秋魅影:以台郡松云轩善书为例〉的学术讲座,内容摘要:“松云轩是清代道光年间兴起的台湾府城著名书坊,讲者致力追索她硕果仅存的雕版与刊本,尝试追溯失传日久、鲜为人知的台湾善书版画艺术,企图从存世实物中推证善绘、精雕、能印的经验法则,勾勒精妙入微,锲梓写实逼真,留下灵动生气的绝世佳构。”同年12月,我再接受馆方委托,协助桃园市中坜区的南亚技术学院,执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宝卷数字典藏计划”的特约撰稿人。
图24:《台南徳化堂存银日清簿》(杨永智提供)
图25:世界宗教博物馆典藏《罗汉签解》卢崇玉署名识语与地藏王菩萨绣像(杨永智拍摄)
1953年在台北县观音山下出生的林汉章先生,陆军官校专修班工兵科毕业,从事铁工厂铁床工人十载后,弃工从商。早些年,曾经追随台北市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历史科退休的郭立诚老师研读经典,未执业前早已卓然成家,镇日端坐书海,品茗抚卷,古椠研之,旧图娱之,修补乐之;对于勾稽史册文征的辛酸苦涩,尤其神会心悟,将心比心,始终不吝提携后生,善待有心扣问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江湖心诀与治学金针毫不留手;兴致所归,赠书送画期许更不心软;举凡文史展演,倘若得其学术支持,点拨一二,莫不声势鹊起,誉满全岛。
图26、27:2016年10月29日,林汉章先生在自家书房身影(杨永智拍摄)
图28:上海市林世荣先生创作〈彩陶/梵天阁藏书〉、〈画像砖/汉章藏书〉丝网版藏书票(杨永智提供并拍摄)
除了“百城堂/梵天阁”主人之外,台湾官方与民营机构如台湾大学总图书馆,(新北市)台湾图书馆及世界宗教博物馆,(台中市)文化局、东海大学总图书馆及台中佛教会馆,(台南市)市立图书馆、郑成功纪念馆、成功大学及台湾历史博物馆。此外,福建省福州大学“西观藏书楼”施舟人教授藏书,厦门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北京市“恒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仍然可见台郡“松云轩”少量遗存的版本收藏。
至于,历来岛上先后凋零的藏书家们如连雅堂、洪铁涛、伊能嘉矩、增田福太郎、前嶋信次、西川满、石旸睢、杨云萍、郑津梁、黄典权、吴新荣、赖建铭、连景初、吴树、黄天横、陈仁郎等前辈,往昔过眼摩娑的凤毛麟趾,如今安在?目前依旧活跃宝岛的同道们如许诗斌、许朝南、李躬恒、李国隆、纪雅博、郑喜夫、陈庆芳、郭双富、吴瑞丰、黄荣洛、黄哲永、黄雨亭、林文龙、龙仕腾、庄建绪、简杨同、钟金水、邓秋彦、陈兆南、王行恭、王见川、潘元石、李丰楙、温文卿、林于昉等才俊,书笥案头的吉光片羽,品相无恙?古籍似宝,自会寻觅下一位主人。惜福品览此回台北市“大行拍卖行”情商林汉章先生释出唯二的台郡“松云轩”梦幻精品,盥沐祝祷之余:愿子子孙孙永宝用,世世代代传书香。
附表:台郡“松云轩”出版品简明目录[16]
序号 |
出版品名 |
出版时间 |
序号 |
出版品名 |
出版时间 |
1 |
玉历钞传警世 |
道光10/1830 |
35 |
末劫经 |
咸丰8/1858 |
2 |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
道光16/1836 |
36 |
灶君宝忏 |
咸丰9/1859 |
3 |
六亭文集 |
道光24/1844 |
37 |
敬灶全书 |
咸丰9/1859 |
4 |
三元赐福赦罪解厄延生保命妙经 |
道光27/1847 |
38 |
丹桂籍 |
咸丰9/1859 |
5 |
测海录 |
道光28/1848 |
39 |
戒杀放生图说 |
咸丰10/1860 |
6 |
瀛洲校士录初集 |
道光29/1849 |
40 |
白衣神咒 |
咸丰10/1860 |
7 |
瀛洲校士录二集 |
道光29/1849 |
41 |
大悲神咒 |
咸丰10/1860 |
8 |
东厨司命灶君灵签卦解 |
道光29/1849 |
42 |
诵经灵验图说 |
咸丰11/1861 |
9 |
佛说救苦真经 |
道光29/1849 |
43 |
第一善书 |
咸丰年间 |
10 |
太阳真经 |
道光29/1849 |
44 |
灵宝北斗经 |
咸丰年间 |
11 |
金刚经注讲 |
道光30/1850 |
45 |
罗汉签解 |
咸丰年间 |
12 |
胎产必读 |
道光30/1850 |
46 |
戒淫文 |
咸丰年间 |
13 |
文帝全书 |
道光年间 |
47 |
高王真经 |
咸丰年间 |
14 |
杨忠愍公年谱 |
咸丰1/1851 |
48 |
功过格 |
同治1/1862 |
15 |
瀛洲校士录三集 |
咸丰1/1851 |
49 |
志公祖师救现劫真经 |
同治1/1862 |
16 |
东厨司命灶神经 |
咸丰2/1852 |
50 |
潘公免灾宝卷 |
同治1/1862 |
17 |
大藏血盆经 |
咸丰2/1852 |
51 |
回生良诀 |
同治1/1862 |
18 |
三世因果经 |
咸丰2/1852 |
52 |
灵宝三官宝忏 |
同治3/1864 |
19 |
居家必用千金谱 |
咸丰2/1852 |
53 |
棘闱夺命录 |
同治3/1864 |
20 |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妙经 |
咸丰3/1853 |
54 |
关圣垂戒锢婢文 |
同治10/1871 |
21 |
太阴经 |
咸丰3/1853 |
55 |
观音解劫觉世真经 |
光绪5/1879 |
22 |
劝拾字纸文 |
咸丰3/1853 |
56 |
台湾舆图 |
光绪6/1880 |
23 |
觉世真经宝训 |
咸丰4/1854 |
57 |
成圣铭箴 |
光绪7/1881 |
24 |
文昌阴骘文 |
咸丰4/1854 |
58 |
百岁修行经 |
光绪11/1885 |
25 |
太上感应编 |
咸丰4/1854 |
59 |
罗德锦哀启 |
光绪15/1889 |
26 |
阿弥陀经 |
咸丰4/1854 |
60 |
列圣要言 |
光绪19/1893 |
27 |
观世音普门品经 |
咸丰4/1854 |
61 |
澄怀园唱和集 |
光绪20/1894 |
28 |
万氏妇科 |
咸丰4/1854 |
62 |
渡世宝筏 |
光绪24/1898 |
29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咸丰5/1855 |
63 |
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
光绪25/1899 |
30 |
金刚宝卷 |
咸丰5/1855 |
64 |
四圣真经 |
光绪25/1899 |
31 |
笋湄公年谱 |
咸丰5/1855 |
65 |
增补三字经 |
光绪29/1903 |
32 |
天公坛灵签 |
咸丰5/1855 |
66 |
救苦真经 |
光绪29/1903 |
33 |
王灵官真经 |
咸丰6/1856 |
67 |
台南市下南河南沙宫黄府千岁神符 |
年代不详 |
34 |
东厨司命灶君灵签 |
咸丰8/1858 |
68 |
关帝爷神像图 |
年代不详 |
[1] 【台湾关系】打开书页三百年:古籍拍卖会将于9月21?23日预展,24日正式拍卖。参见“大行拍卖行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dasing.tw/page/news/show.aspx?num=153&kind=52&page=1
[2] 按:“埕”即指广场;“单伸手”是将大厅视为人的身体,两侧向前延伸的厢房,亦名护龙,犹如伸出的双臂,仅有一道护龙,俗称单伸手。吴嘉燕:〈卢灿圭访问记录二〉,收入《台湾天公(玉皇)信仰之探究:以台南市天坛为考察中心》,台湾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年7月,页167-168。
[3] 此套签诗亦名〈天公坛灵签〉,在每首序号之下空白处皆镌“松云轩刊谢”字眼,印版应已不存,旧印本笔者知见至少有两处典藏:(1)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原为日人苍雪斋于光绪27年(1901)在台南天坛受赠本,复印件辗转由高雄市文献委员会兼任委员郑喜夫致赠笔者。(2)台北市台湾大学总图书馆特藏组,1994年8月6日我亲访调研得见:每首版框高14厘米,宽4厘米,四周双栏,签诗2行,行2句,每句5字。首、尾签加上第1至28首,共计30首,其中第9至16首编号之下刊“松云轩刊谢”一行。黏贴于日籍台湾宗教与民俗学者增田福太郎(1903?1982)采集簿内,在首签右方空白处以铅笔书写:“台南市锦町一之二号,天公坛灵签(昭和十一年一月二十三日印)”1行。
[4] 按:台南市“下南河南沙宫”黄府千岁神符,印版版框高20厘米,宽8.3厘米,四周双边,符头刊“沙美传香”4字,符身锲“下南河,代天巡狩黄勅令”,左右镶崁云龙护持。版片背面楷书阴刻“本乡弟子卢崇玉刊谢”2行,据此增补为出版品第67种;制作年代不详,收存于南沙宫(本名包公庙,原是卢姓家族奉祀的家庙,在三协境内,属于清代台湾府城五条港庙宇之一)。
[5] 程大学,《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档》第1辑第1、2册,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4年;又第2辑第1册、第3辑第1册,1975年。
[6] 前岛南央(即前嶋信次,1903?1983,日籍东洋史学家):〈赤崁采访册〉,《爱书》第3期,1934年12月,页40-46。
[7] 张维斌:《空袭福尔摩沙:二战盟军飞机攻击台湾纪实》,台北市:前卫出版社,2015年8月,页176-191。
[8] 自清道光10年(1830)《玉历钞传警世》算起,直到日本昭和20年(1945)移转“昌仁堂”的轩旧书版毁于战火为止,总计116年。
[9] 杨永智:《明清时期台南出版史》,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2007年11月,页276-315。
[10] 林汉章:〈台湾第一家印书馆松云轩〉,《书卷》第4期,1993年12月,页24-25。
[11] (1)〈版印图书‧松云轩〉,黄才郎发行:《台湾传统版画特展》,1995年11月,页53-89。(2)林汉章、杨永智合编:〈台郡松云轩版印图书汇编〉,同书,页90-91,存目46种。
[12] 杨永智:〈清代台南松云轩刻书版画察考〉,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国际版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2月8日,页108-128。
[13] 当时展出自藏台郡“松云轩”版本包括:《玉历钞传警世》(1830)、《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1836)、《三元赐福赦罪解厄延生保命妙经》(1847)、《测海录》(1848)、《太阳真经》(1849)、《金刚经注讲》《胎产必读》(1850)、《大藏血盆经》《三世因果经》《东厨司命灶神经》(1852)、《太阴经》(1853)、《阿弥陀经》(1854)、《白衣神咒》(1860)、《诵经灵验图说》(1861)、《罗汉签解》《灵宝北斗经》(咸丰年间)、《潘公免灾宝卷》(1862)、《列圣要言》(1893)、《救苦真经》(1903)、《渡世宝筏》(1905)、《消灾吉祥陀罗尼经》(1906)共计21种。展览结束后,我再将《金刚经注讲》、《灵宝北斗经》计9种割爱予该馆典藏。
[14] 根据2005年3月22日台北市国家图书馆官网发布及张贴A4彩印海报的文案。
[15] (1)王见川〈光复(1945)前台湾鸾堂著作善书名录〉,《民间宗教》第1辑,1995年12月,页173-194。(2)王见川〈世界宗教博物馆搜藏的善书、宝卷与民间宗教文献〉,同书,页195-201。
[16] 2015年11月27日午后,我先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东方印迹:2015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清代台湾坊刻第一“松云轩刻字店”雕版印刷事功〉,在文末发表〈附表二:台郡松云轩出版品一览〉,条陈65条,今再增补更新制表。至于,石旸雎撰文云:自藏〈关帝爷神像图〉亦为“松云轩”所出,暂列最末项,犹俟日后新出土材料支持。
